每經網 2014-11-10 10:45:12
近期國際油價暴跌,致使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下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也隨之自2014年11月5日起調整,800公里以下航段每位旅客燃油附加費由50元調整為4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燃油附加費由110元調整為70元。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近期國際油價暴跌,致使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下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也隨之自2014年11月5日起調整,800公里以下航段每位旅客燃油附加費由50元調整為4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燃油附加費由110元調整為70元。對此,有媒體報道稱,此次調整后,部分航線的票價比高鐵還便宜,方便了旅客出行。
而家住河北秦皇島市區的劉恒在開發區工作,每天開車上下班,一個月至少要跑2000公里,今年上半年,他每月的油費都在1200元左右。目前他每月可以節省油費一百多元。
這都是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最直接的影響。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作為原油進口大國,正在享受油價下降帶來的好處,于百姓來說是減少了生活必要開支,而對企業來講則反應在運營成本減少等上,這些都使得轉型期中國經濟的緩沖空間加大。
天津一家物流公司的經理老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一輛載重5噸的貨車每月平均跑6000公里,百公里油耗15升,每月要“吃掉”0.75噸柴油,油價“七連跌”后每月可節約900多元運費。“其實還有很多連帶效應更讓我們高興,以往公司為控制成本,規定必須滿車走貨,而現在少載一點也有利潤,可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除了對運輸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外,在整個經濟基本面上也凸顯出油價下跌帶來的利好。銀河證券的報告顯示,10月原材料購進價格大幅回落,在收縮區內繼續下滑,這將抑制上游補庫存生產,但也有助于繼續減輕下游成本壓力,提高下游行業利潤率水平。
對此,李文海分析稱,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換擋期,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向消費偏移,勞動力要素成本又處于上升期,產品成本降低,而終端消費品價格和居民收入則呈現剛性上升,這會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加速換擋過程。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目前已經大大減輕,PPI連續31個月負增長,對生產企業來已講進入通縮狀態,企業的發展愈加艱難,預示我國經濟陷入通縮的風險較大。因此,在油價下跌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關注通縮壓力。
李文海指出,石油價格的連續下跌,另一個側面看就是全球乃至中國經濟的需求嚴重不足,這使得產品去庫存周期會被動延長,降低市場活躍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9月末,我國產成品庫存已經增長15.1%,庫存增加不利于后期生產。
有機構發研報稱,部分行業已從被動補庫存轉向主動去庫存,考慮經濟下行趨勢不改,去庫存周期逐步顯現,未來會有更多的行業落入主動去庫存象限,行業的景氣度會進一步下降。
“油價下降對中國企業和個人是直接利好,但需要警惕產能過剩行業的釋放沖動。而在宏觀調控領域,由于CPI通脹壓力減輕,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變大。”李文海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