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奧運會“沒有免費的午餐” 中國奧委會已發3份維權律師函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5 09:01:50

    8月12日,專門負責奧運商標侵權事務的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金杜律師事務所受中國奧委會委托,已向3家涉嫌侵犯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國內企業發出律師函。

    每經編輯 段倩倩 邱德坤    

    每經實習記者 段倩倩 邱德坤

    從外賣軟件到微信公眾號,從百貨商場到街頭的小吃店,從綜藝節目到網絡廣告,最近不少企業都借機推出了“奧運套餐”。但是借勢營銷的企業要注意了,中國奧委會的維權行動已經開始。

    8月12日,專門負責奧運商標侵權事務的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金杜律師事務所受中國奧委會委托,已向3家涉嫌侵犯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國內企業發出律師函。

    而在8月3日,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部已通過官方網站發布聲明稱,發現個別與奧林匹克標志權利人并無知識產權使用許可關系,亦無贊助、支持關系的企業,在廣告等商業宣傳中使用奧運會形象景觀元素和數據信息,開發并推銷“奧運版”產品等形式,從事不正當營銷行為。

    已有3家企業收到律師函

    全球矚目的里約奧運會,成為眾多中國企業在自我營銷中競相追逐的熱點,將奧運元素植入企業自身的廣告當中,是當下的時興景象。

    不過,想要搭上奧運“順風車”可沒那么簡單,無授權企業使用奧運商標來進行廣告營銷,已經涉嫌侵犯奧運會的知識產權。

    據了解,中國奧委會已委托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進行相關調查取證、發出警示函件等前期工作。禁止無關企業在廣告營銷中使用“里約2016”、“奧運會”等中外字樣或專有稱謂,以及奧運會會徽、吉祥物等國際奧委會在世界各地(含中國)的注冊商標。

    黃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收到律師函的3家企業,主要是涉及奧運會知識產權和隱性市場行為,但是不方便透露企業名稱。他表示,當前追責企業侵權奧運商標的工作一直都在進行,作為中國奧委會的代理律所,金杜律師事務所會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

    其實,部分企業侵權奧運商標的行為一直存在,但是屢禁不止。

    據《法制日報》報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查處違法使用奧林匹克標志案件1721件,案值1659萬元,罰款727萬元;侵犯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案件5858件,案值3484萬元,罰款2976萬元。

    8月12日,記者多次致電中國奧委會知識產權保護部了解相關情況,但電話一直處在無人接聽狀態;同時,記者向該部門發去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回復。

    眾多企業“蹭”奧運

    據國際奧委會和中國奧委會官網顯示,與里約奧運會和中國奧委會有合作關系的中國企業數量并不多。國際奧委會官方支持商有361°,官方供應商有格力;而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則分別是安踏、伊利、中糧和騰訊網,贊助商為恒源祥,供應商為策樂、舒華及Just Real。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眾多“蹭”奧運熱點企業中,快消企業多以“奧運期間吃喝什么”為題作文章。

    例如,某功能飲料舉辦了“點燃能量,傳遞激情”的主題活動,奧運會結束前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可成為首批“AR火炬手”;而某飲料企業在其官方微信發表《有一種痛快,為奧運而生!》一文,文末的配圖是幾罐冰紅茶,左上角有“痛快奧運 痛快上場”四字;某外賣軟件推出了“全民運動餐5折起”活動,配文是“8月8日至8月22日舌尖品嘗奧運激情”。

    而與奧運聯系較少的家裝電器企業,大多選擇了“為中國加油”等由頭進行營銷。例如,某瓷磚品牌的宣傳海報上,除了印有里約奧運LOGO,更有“決戰里約,為中國加油!”字樣。

    記者大量搜索發現,總體而言,在借勢奧運營銷的問題上,大企業更加謹慎,侵權多為中小企業。

    重慶一位微信公眾號編輯在朋友圈分享了網頁生成的“奧運工作證”圖片,掃描這張圖片右下方的二維碼,會跳轉到公眾號頁面。該編輯告訴記者,同事在朋友圈看到這張圖片后,覺得可以用在微信公眾號的推廣上,于是就拿過來用了。

    利用“奧運工作證”推廣公眾號的編輯向記者表示,“沒想到會侵權。”與這位編輯類似,許多中小企業借助奧運營銷時,并未想到已經侵權奧運商標。

    湖南聞勝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和影視傳媒律師劉凱認為,大企業清楚紅線在哪里,借奧運營銷的水平也高。此外,大企業違法也更易被發現,違法成本更高,而很多中小企業還根本沒有意識到,其未經授權使用奧運商標是違法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