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0 19:30:44
昨日(2月9日)下午,新華社僅間隔7分鐘就發布了兩篇有關再融資的文章。記者注意到,今日(2月10日)下午,證監會也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再度表態。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昨日(2月9日)下午,新華社僅間隔7分鐘就發布了兩篇有關再融資的文章。實際上,早在1月17日,新華社就針對再融資發聲,當時也引發市場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日(2月10日)下午,證監會也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再度表態。
新華社昨日時隔7分鐘兩度發文談再融資
昨日16:45分,新華社發布了一篇題為《IPO審核趨嚴再融資規模“瘦身” 上市公司融資“抽血”難了》的文章。文章稱,從近期定增市場呈現趨嚴的態勢看,防止定增套利、避免過度融資、引導“脫虛向實”是2017年監管政策的主基調。
昨日16:52分,新華社再度發表了一篇題為《防止“擴容恐懼癥”A股需要哪些“藥方”?》的文章,表示“求解‘擴容恐懼癥’,A股當先堵住再融資這個“出血點”。
新華社在上述文章中稱,“過度融資、融資結構不合理,募集資金使用隨意性大、效益不高……再融資種種亂象,已經被監管層納入視野。農歷猴年的最后一次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明確表示,下一步將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現場檢查制度,督促保薦機構對在審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進行復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1月7日,新華社就發布文章談及再融資問題,彼時的背景是,A股市場受到新股擴容加速的影響,滬指和創業板指連續下跌,不少投資者憂心忡忡。
在這樣的背景下,1月7日,新華社發文稱,“上市公司再融資門檻較低、規模較大,再融資后續的解禁減持,以及伴生的違法現象等,也讓市場擔心。數據顯示,2016年,A股市場整體募集資金(IPO、再融資合計)為18355億元,再融資額度達歷年新高。”
新華社上述文章最后一句話給市場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據記者了解,目前監管層正在研究再融資相關政策。”
今日下午,證監會表示,2016年,證監會規范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禁止募集資金用于類金融業務,限制募集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對上市公司忽悠式融資、跟風式融資嚴格監管。
證監會早已表態: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
那么,再融資市場到底處于一個什么狀態呢?
近日,中證報微信號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1.7萬億!A股一年定增堪比重慶、天津GDP》的稿件。稿件稱:“Wind資訊數據顯示,兩市定增2016年繼續保持高增長,全年定增融資接近1.7萬億元,創歷史最高(1.7萬億什么概念?經初步核算并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2016年天津市生產總值17885.39億元,2016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
另據券商中國報道稱,2016年的最大權益融資,不是新股,而是增發!增發成為A股最強抽水機,一年的增發募資相當于2010~2013年四年總和1.45萬億。2016年A股增發募資總額達到1.46萬億元,是新股募資的10倍,如將IPO、增發和配股合計,2016年的募資總額達1.62萬億元,變身為歷史第一位。
事實上,作為主管部門的證監會,對再融資問題早就做出了表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月2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當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下一步還將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現場檢查制度,督促保薦機構對在審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進行復核。”
新聞發言人稱,“現行再融資制度從2006年開始實施,至今已逾十年,有必要對實施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予以優化調整。總體考慮是嚴格再融資審核標準和條件,解決非公開發行與其他融資方式失衡的結構性問題,發展可轉債和優先股品種,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
分析人士認為,如上所述,證監會此前已非常明確地表示:要“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今天又表示要規范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那么,瘋狂的、不規范的再融資,或許要到頭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