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30 21:37:08
◎熬過前幾年的寒冬,VR設備再次掀起熱浪。隨著VR產品從一代到四代的變化,PICO也從一個不起眼的創業公司成長為了如今行業內的一方霸主。VR賽道目前百花齊放,品牌在不同方向的探索也給了背后供應鏈廠商發展時機。無論硬件還是軟件,在VR設備轉向C端的道路上,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有的只是無數次嘗試,被市場篩選后留下的解。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楊昕怡 每經編輯 劉雪梅
“青島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也是PICO創業起源的城市,我本人也在青島生活過很多年。”PICO 4國內發布會后的媒體采訪中,PICO總裁周宏偉如是說。
在創業PICO之前,周宏偉曾在坐落于魯地的歌爾股份(002241.SH,26.5元/股,市值905.46億元)擔任高管。歌爾股份后來成為PICO堅定的“大后方”,為其提供供應鏈支持。這也成為PICO在產量和硬件質量上的“靠山”。
就在這場發布會的兩天后,9月29日,歌爾丹拿全球總部落戶青島市南區,目標規模不低于5億元的元宇宙產業發展種子基金啟動,青島市數字內容產業創新谷揭牌,元宇宙產業創新園宣布開園。
熬過前幾年的寒冬,VR設備再次掀起熱浪。2020年后,VR行業整體進入井噴期,根據VR陀螺統計,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約為1110萬臺,同比增長66%。2022年H1全球VR頭顯的出貨量約684萬臺,預計2022年全球VR出貨量將達到1450萬臺。
1000萬臺被看作一個發展的臨界值。從行業來看,VR賽道目前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比如在周宏偉暢想VR一體機未來前景之時,STEPVR合伙人、高級副總裁臧中堂就公開表示,一體機不是未來的方向,交互技術才是。而此前,Cocos游戲引擎的CEO林順則告訴每經記者,移動端才是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的主場。
這些在不同方向的探索給了背后供應鏈廠商發展時機。屏幕、光學解決方案、乃至軟件引擎、芯片等,都成為國內廠商探索發展的領域。不過,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對國內的產業鏈并不看好。他認為VR產業鏈建設“基本零基礎,內容沒內容,設備沒設備”。
也有券商報告看好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告訴記者,VR相關的無論是終端還是產業鏈,都可以被看作是起步階段,未來增長空間很大,兩者的觀點并不矛盾。
“渾水”才能摸大魚?無論是看好還是看衰,VR市場風已至。
“方便”——這是科技視頻博主何同學在試玩PICO4后最大的感受,“傳統的VR設備用起來是很麻煩的,需要高性能的PC,在房間內擺設追蹤器,還得在頭上連根線。而PICO4開機后戴在頭上就能用,上手只需要5分鐘。”
與何同學有著相仿體驗的首批PICO4玩家不在少數,“舒適”“便捷”“有趣”都是他們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分享試玩體驗時提及頻率較高的詞。
隨著VR產品從一代到四代的變化,PICO也從一個不起眼的創業公司成長為了如今行業內的一方霸主。
全球知名行業分析機構IDC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AR/VR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PICO在中國VR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中Q4市場份額已達37.8%。在國內一體機市場,其Q4份額甚至高達57.8%。
到了今年上半年,IDC統計數據顯示,國內AR/VR市場整體出貨達58.6萬臺,其中VR出貨55.8萬臺。PICO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上半年總體出貨量約34.9萬臺,占國內VR市場出貨量的62.5%。
IDC:2022上半年中國AR/VR市場出貨超50萬臺,消費者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在IDC發布的《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中,2021年全球AR/VR總投資規模接近146.7億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將達38.5%。其中,中國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預計達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從賽道內的投融資情況來看,VR蘊藏的可能性也足以吸引資本們下注一探究竟。
據賽迪研究院發布的《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全球AR/VR產業在2021年全年的投融資金額達580.99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244億元。
資本熱潮一直延續到了今年。
據《中國電子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AR/VR/XR以及元宇宙的相關投融資事件超過了30起,其中已披露的單筆最大融資金額高達7億元。
CIC灼識咨詢總監張辰愷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上半年,以出貨量計,字節跳動收購的PICO在中國VR設備市場中占比超過一半,穩居國內第一。
除了集中這一特點,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資深分析師廖旭華也向每經記者指出,VR賽道這兩年興起的根本原因,在于2016年的泡沫破滅之后留下來繼續進行研發的企業積累,這個厚積薄發的結果就是VR設備的銷量、內容的增多和消費者的增多。
但廖旭華表示,國內銷售的主要品牌還是PICO、Oculus和HTC,“目前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
周宏偉也說,現在的VR市場處在早期階段,也是因此,未來市場空間很大,談競爭還太早,“現在的大環境不是你死我活的問題,而是你活我活的問題。”
在PICO 4線上發布會的評論區,不少人猜測:“明天歌爾股份大漲。”作為周宏偉的老東家、PICO的供應鏈,歌爾股份(002241.SH)被寄予高期待并不意外。
然而,歌爾股份并沒有大漲。PICO 4青島發布會第二天(9月28日),歌爾股份收跌5.92%,截止9月30日收盤,歌爾股份繼續收跌3.04%,收盤價26.5元,股價創今年最低值。
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市場大環境對股價短期的影響更大,業績層面的影響會更長期。”
除了影響全球股市的因素之外,張書樂也告訴記者:“VR目前還是小眾市場,未知因素太多,不至于被(一場發布會)提振。”
小眾、受到未知因素影響、前景不明等詞,是不少行業人士對VR、乃至元宇宙領域的標簽,但消費VR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內外大廠重金投入這一領域,又讓另一半人士認為,這一領域雖尚在萌芽,但未來可期。
即使是在這樣認知不夠統一的時刻,VR領域的主要構成“硬能力”已經在不斷迭代。迭代的方向一言以蔽之:讓用戶體驗更好。
比如彩色透視功能。行業人士認為,全彩透視是VR成為元宇宙入口的關鍵技術,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主流解決方案。
2020年9月,Meta發布的Quest 2搭載的是黑白透視技術,這一技術被行業內解讀為:為全彩透視所做的鋪墊。黑白透視的解決方案中,帶上眼鏡與摘下是兩個世界,這意味著,體驗者會被時刻提醒自己身處何處,無法做到與真實世界交互融合。
2022年9月,PICO 4發布,宣布支持彩色透視功能。行業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全球范圍內彩色透視技術在消費級VR?體機上的首次應用和量產。
PICO 4發布現場 圖片來源:PICO 4
兩年時間,彩色透視功能已經從紙上落地。除此之外,VR設備的各硬件都在有條不紊的升級中,這體現在消費端,近兩年VR設備的用戶體驗不斷升級。但華西證券認為,目前的VR硬件仍有不小的迭代空間,芯片與顯示仍需優化。
報告認為,下一代VR算力將會產生巨大飛躍,超越平板、PC等傳統計算平臺。在硬件方面,目前Micro OLED進入市場面臨較高壁壘,因為技術尚未成熟,相關的產業鏈也未形成,整體成本居高不下。
在指出發展缺陷的同時,報告同時看好行業前景。報告認為,目前的VR新功能不斷升級,逐步為非游戲類功能提供基礎,突破現有的圈層限制。遠期來看,VR市場可比肩筆記本與平板電腦,預計年出貨量將達到2-3億臺。
對于堅持在VR領域深耕的供應鏈企業來說,VR業務已成為公司創收的來源點。
比如從財報來看,歌爾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的高增長,就不能排除深度布局VR代工業務的貢獻。2022年上半年,歌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36.03億元,同比增長43.96%;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9億元,同比增長20.09%。其中,VR虛擬現實、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等領域內的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財報中,歌爾股份稱將繼續秉持“精密零組件+智能硬件整機”的產品戰略,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和虛擬/增強現實、智能無線耳機、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產品業務的發展。
事實上,歌爾股份從2016年開始布局VR/AR業務,2020、2021年公司VR/AR相關已成帶動業績增長的動力源之一。目前,歌爾股份ODM業務在國內遙遙領先。
VR領域的光學解決方案也是國內企業發力點之一。
聯合光電(300691.SZ,14.13元/股,總市值37.85億元)2005年成立,多年發展后,已形成從光學設計、模具設計、精密加工、開發到全智能組裝制造系統的完整產業鏈,并具備成熟度較高的全彩透視方案,能夠提供全彩透視所需的全部4顆攝像頭。
聯合光電今年上半年營收數據同比下降,財報顯示,原主營業務,比如視訊、手機類相關產品營業收入下滑,但在新型顯示領域及智能駕駛領域,營收大幅增長。
2022年上半年,聯合光電實現營業收入7.1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60%;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048.0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1.26%。而其中,AR/VR產品營收逆勢同比大增93.38%,銷量超4萬臺。
在發展自身業務同時,聯合光電也通過投資加碼AR/VR領域。公司較早投資了VR硬件產品研發與制造商小派科技,并在2021年9月、2022年參與大朋VR E輪、戰略投資兩輪投資。二者目前均在國內VR公司領域排行靠前。
9月26日,聯合光電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作為元宇宙國內首批硬件制造商之一,已與國內知名的AR/VR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如樂相、小派、亮亮視野、納德等。亮亮視野上市的聽語者VR字幕眼鏡是由公司參與制造的。
除此之外,國產廠商,如安徽熙泰、合肥視涯、昆明奧雷德等也在屏幕領域積極布局Micro OLED,華西證券認為,國內未來Micro OLED產量將不斷提升,制造成本也將有所降低,市場份額有望在2025年達到28%。
“渾水”時刻,魚大水大。國內供應商企業在不少領域已經有所作為,但在VR市場需求不斷向下游要更高技術、更優質解決方案的時刻,應清醒看到,國內廠商仍有巨大的空間。
圖表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CIC灼識咨詢總監張辰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國內VR產業鏈的整體建設較為完善,但在先進設計方案所需要的個別元件上的生產布局仍有欠缺。
比如一體機流行的Pancake光學方案,后者基于反射偏振的折疊光路,光的多次反射下需要更低的雙折射與更穩定的偏振態傳輸。因此反射偏振膜和1/4相位延時片的質量,以及貼膜的工藝對成像質量至關重要。
“鏡片的鍍膜為Pancake光學方案關鍵工藝,至今仍由少數國外廠商主導。目前能達標的高質量光學膜生產廠商較少且成本較高,還有待更多國內廠商補位。”張辰愷說。
PICO4發布會后的記者會上,周宏偉坦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這種非常個人化的穿戴式設備,能夠在消費端變成大眾用戶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VR陀螺統計,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約為1110萬臺,同比增長66%,2022年H1全球VR頭顯的出貨量約684萬臺,預計2022年全球VR出貨量將達到1450萬臺。
1000萬臺被看作臨界值,意味著行業將迎來更光明的上升期。但從目前的市場需求來看,絕大部分VR產品的購買者仍是游戲愛好者,其產品功能也是以游戲為主。
根據YOLE發布的預測,全球AR出貨量將從2021年的103萬提升至2026年的4123萬臺,市場規模有望超200億美元,中國是AR設備單一最大市場。隨著AR價格門檻下探,消費級AR出貨量將在2025年超過行業級。
對于C端VR設備,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VR設備從工業級降維消費級,技術上不存在瓶頸,關鍵在于體驗,“在消費級市場上,VR載具必然都是以輕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前進。”
PICO副總裁任利鋒講述VR健身場景的應用 圖片來源:PICO 4發布會
然而,在從B端轉向C端的過程中,多家VR企業側重不同,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選擇。
例如,STEPVR在今年5月正式發布了“國承1號”元宇宙登入門,該產品將成為STEPVR邁向C端的重要一步。和VR頭顯、眼鏡等輕量級VR設備不同,“國承1號”占地約3平米,配備了頭顯、震動馬甲、動捕手套以及全向運動系統。
STEPVR創始人兼CEO郭成曾向每經記者解釋,To C的VR設備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是輕量級與否,首要需求還是隨時的VR服務和體驗,而目前還沒有這種服務,“消費者不是不能接受一個大的東西”。
不過,PICO的to C思路似乎更接近外界對家用VR設備演進的想象。PICO4的特點之一即是小巧輕便,不含綁帶及電池的頭顯重量為295g,相較于上一代PICO Neo3減少了100g,體積也減少了43%。
除了硬件,軟件的選擇也在PICO的to C道路上顯得尤為重要。周宏偉也曾表示,VR真正走向更廣泛的大眾市場,本質上還是要靠內容和內容帶來的體驗去觸達。
對此,廖旭華表示,適合國內市場的VR內容方向較難預測,但就全球市場而言,一定是游戲作為驅動,最終發展至全生態,“因為游戲是最有吸引力、創造性和交互性的內容,就像憤怒的小鳥和切西瓜之于觸屏手機普及的作用那樣”。
“游戲內容永遠是新消費級互聯網平臺的最初孵化方式和新手村,沒有之一。畢竟,游戲才是最適合普羅大眾的剛需。”張書樂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
對于未來廠商的發展,張辰愷告訴記者,硬件廠商的發展機會更多的是在光學和交互系統上。“Pancake光學方案正逐步替代菲涅爾透鏡方案,成為新一代VR頭顯的首選。交互方面從原來的以手柄為主的單一交互方式,正在向手勢識別、眼動追蹤、面部追蹤等多元的交互方式演變。”他樂觀表示,隨著VR設備的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價格下降,需求端也會發生變化。
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擺在VR企業面前的選擇眾多。而在VR設備轉向C端的道路上,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有的只是無數次嘗試,被市場篩選后留下的解。
封面圖片來源:PICO 4發布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