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8 23:10:36
◎得益于煤價上漲,公司單季及前三季度業績維持較快增長。三季度內,歸母凈利潤約26.03億元,同比增長111.58%。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82.97億元,同比增長161.37%。
◎10月18日,山西焦煤方面在電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四季度長協價格將繼續與二、三季度持平。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陳俊杰
10月17日晚,山西焦煤(SZ000983,股價13.34元,市值546.48億元)披露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得益于煤價上漲,公司單季及前三季度業績維持較快增長。三季度內,歸母凈利潤約26.03億元,同比增長111.58%。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82.97億元,同比增長161.37%。
縱觀山西焦煤今年以來的長協價格走勢,公司一季度的長協價格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保持平穩;二季度長協價格,分煤種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三季度的長協價格維持在二季度的水平。10月18日,山西焦煤方面在電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四季度長協價格將繼續與二、三季度持平。
此外,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山西焦煤近兩年接連收購控股股東旗下資產,提高公司產能。三季報披露同時,山西焦煤宣布擬作價79.28億元收購華晉焦煤51%股權以及明珠煤業49%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新增四處焦煤礦井,合計設計生產能力達到1190萬噸/年。
山西焦煤的主要產品包括煤炭、電力熱力、焦炭及化工產品等。其中,煤炭的營收占比一般在五到六成。2020年下半年以來,受疫情及國際宏觀形勢影響,煤炭價格維持上行趨勢,也讓山西焦煤的業績攀上新的高峰。
根據山西焦煤相關公告,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焦煤集團的銷售模式無重大差異。而焦煤集團以長期重點合同煤銷售為主,現貨銷售為輔。長協銷售中,又采取年度定量、季度定價的銷售模式,每季度末參考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市場供需情況以及產業鏈實際運行情況,確定下季度煤炭銷售價格。
今年前三季度,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長協指數屢創新高。據焦煤集團官網,一季度長協指數基本維持在1554點附近,到二季度最高漲至1838點,三季度后期有所下降,但也維持在1800點以上。與此同時,山西焦煤盈利規模大幅上漲,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82.97億元,同比增長161.37%,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不過,分季度來看,山西焦煤單季凈利環比下滑明顯。三季度內,山西焦煤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6.03億元,相比二季度減少了約6.35億元,減幅達到19.41%。山西焦煤未在業績報告中披露相關原因。民生證券認為,這主要由于8月初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公司產銷量環比下滑所致。
進入四季度,焦煤市場整體穩中偏強,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小幅上漲。焦煤集團方面分析認為,當前焦鋼企業開工率仍保持高位,焦鋼企業對焦煤仍存在剛需補庫需求。而目前焦煤供需呈現偏緊格局,在焦煤全產業鏈低庫存背景下,預計焦煤價格有望繼續走高。
業績大增之下,山西焦煤同時宣布擬收購華晉焦煤51%股權以及明珠煤業49%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44億元,進一步擴大煤炭產能,備受投資者關注。
根據收購草案,前述標的資產的轉讓價格合計達到79.28億元。其中,焦煤集團持有華晉焦煤51%股權,為華晉焦煤的控股股東,轉讓股價作價73.11億元;華晉焦煤持有明珠煤業51%股權,為明珠煤業的控股股東,本次轉讓的49%股權由李金玉、高建平夫婦持有,交易價格為6.16億元。
交易完成后,山西焦煤將獲得沙曲一礦、沙曲二礦、吉寧礦及明珠礦四處焦煤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分別為500萬噸/年、300萬噸/年、300萬噸/年及90萬噸/年,合計達到1190萬噸/年。與2021年山西焦煤全年原煤產量(3569萬噸)相比,收購后公司產能提升明顯。
山西焦煤測算,本次收購完成后,2022年1-7月,公司歸母凈利潤將增厚9.04 億元,同比增長13.37%。此外,焦煤集團還對本次交易做出業績承諾:2022-2024年,華晉焦煤各年度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20.97億元、13.66億元和14.57億元。若華晉焦煤未能達到累計承諾凈利潤,焦煤集團將在業績承諾期滿后予以補償。
實際上,這并不是近年來焦煤集團首次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2020年12月,山西焦煤就曾收購焦煤集團持有的騰暉煤業51%股權及水峪煤業100%股權。而從收購草案來看,響應國企改革,避免同業競爭并提高國企資產證券化率是這兩起股權交易的主要原因。
根據焦煤集團承諾,集團體系內的未上市煉焦煤業務將主要由山西焦煤負責整合。不過,對于未來注入哪些資產,山西焦煤方面向記者表示,仍需要考慮礦井產能、證照、服務年限、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維度。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