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7 17:08:58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趙云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前期幾天,Z哥對市場的態度很明確,就是可以樂觀一些,再樂觀一些。因為我國走出疫情陰影的預期已經非常明朗,走出疫情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的恢復,而這也是股市走好的最大邏輯和基礎。
今天,全國關注的疫情防控“新十條”重磅發布,這一政策的發布,在Z哥看來,是我們戰勝疫情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性事件,這也再次讓大家堅定了對未來的資本市場的信心。盡管今天大盤在消息面的刺激下,出現了沖高回落的走勢,但我認為根本不用有任何懷疑,“復蘇牛”行情已經可期。
先說說今天發布的“新十條”,這確實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新十條”的發布,可以說吹響了中國走出新冠疫情陰霾的決定性號角。
而這新的十條疫情防控政策中,有幾條政策尤為引人關注。
比如: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優化調整隔離措施。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新規定要求除養老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和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相關新聞稿中還明確提出,抓嚴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Z哥看來,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不僅僅讓我們對戰勝疫情充滿了信心,更重要的是,隨著勝利的即將到來,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重心,也將逐漸回歸到正常的生產工作生活中來,人員該流動的流動,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該就醫的正常就醫,這是最最重要的。
回想疫情爆發三年以來,盡管市場的低迷,是各種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隨著我國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燦爛明媚的陽光也就在不遠處。
再說今天的市場,今天下午開盤之后,在“新十條”發布的前后,大盤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波動。
消息發布之前,大盤強勢上攻,滬指最高漲到3226點,創出反彈以來的新高。但消息經過市場消化之后,又明顯回落,最低是滬指下跌20多點。尾市雖然略有回升,但依然報收在3200點之下,而且兩市成交還低于萬億。
對于今天大盤的波動,Z哥覺得也還算正常。首先,“新十條”的發布,本身還是比較出人意料。此前全國各地紛紛出臺了各種優化措施,大家都沒想到,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出臺“新十條”,所以消息發布之前,整個市場是比較興奮和激動的。
但是,隨著指數、個股的拉高,市場也最逐漸冷靜下來,大家回去思考,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勢下,會有哪些大家意想不到的局面要去面對。比如近期,全國各地都在搶購各種新冠藥物,比如布洛芬,連花清瘟膠囊等等,還有如何推廣疫苗的接種等等,一系列的新問題也會等著我們去解決。所以,即便有了“新十條”,最終的抗疫勝利,還得一步步來。
最近的市場,可能還會圍繞以嶺藥業、共同藥業、貴州百靈、貴州三力等等個股來“對癥下藥”。
但我個人認為,這些個股的炒作,很可能已經開始進入沖頂階段。雖然短期來看,對于連花清瘟等藥物的需求猛增,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從中長期趨勢看,這些藥物最終還是會回歸普通常備感冒藥的定位,這種爆發式增長,是很難長期維持的。今天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沒有必要去囤積和搶購藥物。隨著整個工作的部署,無論是在藥品銷售網點,還是在醫療機構,這些藥物是充足的。
接下來的行情,Z哥認為,市場真正的復蘇,還是要看經濟復蘇的主線,從現在到明年,一輪“復蘇牛”行情可能已經在醞釀之中。
這個主線,首先包括旅游、機場航空、酒店、餐飲、電影院線等等。疫情三年,這幾個行業是受影響最大的,但復蘇之后,這些相關領域也是復蘇效果最明顯的地方??梢灶A想,今年的春節,海南很可能會迎來報復性旅游,而商場、電影院也將迎來業績的明顯復蘇。
第二,白酒、啤酒等食品飲料行業。疫情之下,食品飲料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消費場景的減少,而貴州茅臺,五糧液等白酒龍頭也出現了近十年來罕見的估值回歸。今冬明春,白酒消費旺季來臨,白酒消費也有望迎來真正的復蘇。
第三,制造業,尤其是汽車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也有望迎來復蘇。此外,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也將幫助新能源產業維持高景氣度。
最后,分享一下中信證券發布的最新2023年年度策略觀點。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認為,2022年以來,一直壓制A股的多重因素將在2023年迎來轉折,2022年11月防疫政策優化和地產支持發力已明確政策預期拐點,改善市場風險偏好;預計2023年3月歐美加息結束,人民幣匯率逐步升值;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點出現,增速彈性更大。隨著上述三大拐點漸次出現,2023年A股將逐步聚力上行,延續已開啟的中期全面修復趨勢。
在秦培景看來,2023年A股行情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政策驅動,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議聚焦精準防控、地產產業鏈和全球流動性拐點三條主線。第二階段行情由業績驅動,風格更偏成長,配置上建議重點關注“四大安全”,即能源資源安全方向關注傳統能源保供、新能源內需擴張、供需偏緊的關鍵礦產資源;科技安全關注半導體產業鏈、信創、數字基建;國防安全圍繞航空航天裝備及發動機、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糧食安全聚焦種源自主可控,搶占生物育種產業化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4187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