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2 22:11:07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何雨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別部署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任務?,F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關鍵在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里,筆者提出三個相關問題: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現代產業體系的異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邏輯和重點,以及平臺經濟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地位,進行初步討論。
與現代產業體系的異同
“現代化產業體系”比以往所說的“現代產業體系”多了一個“化”字,其涵義發生了哪些變化?
首先,現代化產業體系覆蓋的范圍更大,既囊括現代產業體系,還包含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賦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將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進行高度融合。譬如,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嵌入,加速了傳統產業信息化和數字化再造;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改變了傳統產業產品和服務的表達與實現方式;現代服務業與工業、農業融合,有效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完善傳統產業鏈薄弱環節、保持制造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比重的同時,推進了制造業優化升級,加快了制造業的數字化發展,營造出了服務型制造業新模式。
其次,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其實現方式是發展科技型企業??茖W技術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過去產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科技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產業強?,F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就是科技創新。具體而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高端芯片、新材料、重大機械裝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突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互聯互動;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聚焦科技競爭前沿領域,搶占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
建設邏輯和重點是什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創新,已經形成兩種發展模式。其一,科研機構主導的創新模式;其二,企業主導的創新模式。前者以“大院大所”云集的長三角地區,尤其是上海,為代表,科技創新需求主要來自政府主管科技或與科技有關的機構;后者以珠三角的深圳為代表,科技創新需求主要來自市場,也就是來自企業自身。前者,創新的過程是科學發展的過程;后者,創新的過程是企業家試錯的過程。這兩種模式各有所長。以長三角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主導的創新模式,可以帶來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城市發展水平的迅速提升;以珠三角為代表的企業主導的創新模式,將科學技術落地落實,投入到生產要素效率提高的過程中,從而激發經濟活力,引領現代產業快速發展。
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把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企業家創新引入經濟活動,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只有當發現和發明被應用到經濟活動中,才能被稱為創新?,F代化產業體系的邏輯和重點是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激發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打造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生態。企業家是創新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們既不同于科學家和發明家,也不同于一般經營管理者,他們是富有冒險精神的創新者,創新是他們的天職。社會分工理論表明,某項工作或活動要放到最適合做這項工作和活動的組織中,才能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收益。經驗和研究成果均證明,只有企業這個組織才能最有效地從事科技創新并將成果產業化,將技術和研發能力轉變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此外,現代化產業體系還要求科技型企業成為研究型組織。企業應當把研發機構置于企業組織架構的中樞位置,由研發機構來串聯戰略、營銷和生產部門,最終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性)研究,再到成果量產的研發+產品鏈。在此過程中,企業家倡導的企業文化是研究型組織的生長劑,也是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催化劑。不同的企業文化,關系到科技創新在企業中的地位,最終影響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與效率。
平臺經濟處于什么地位
平臺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它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為重要支撐,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平臺經濟運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不僅能夠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將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的動能。
在需求端,平臺經濟創生了一大批的新業務模式。中國的平臺經濟在支付、網購、外賣、打車和社交等各種領域,由消費場景或個人用戶場景催生出了一大批新型業務模式,加之十幾億消費群體的市場支撐,可迅速拉動產業的轉型升級。譬如,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催生出了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養老家政、文化、旅游、體育等各類新興服務產業。
在供給端,平臺經濟同樣形成了巨大的網絡效應,通過整合生產者,使整個行業變得更加高效?,F代企業理論表明,企業組織的經濟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企業的內部組織進行協調,另一種是通過外部市場交易組織實施。企業的最優邊界在什么地方,最終要看市場的交易成本和企業的組織成本孰高孰低。如果后者高于前者,企業規模應當縮??;如果前者高于后者,企業規模應當變大。平臺經濟通過運用數字技術,可以有效測度二者的邊界,從而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實現帕累托最優。同時,平臺經濟將使得勞動分工日益細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市場交易成本逐漸降低,這將大大提高不同企業之間合作的可能性。
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平臺經濟不僅是標尺,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度量最優生產和經營規模,同時它又是潤滑劑,通過整合行業的內部分工,最終實現產業分工與協作效率的提升。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將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創造性、靈活性和韌性,成為助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上海黃金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