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8 20:14:27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消息,8月7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審計局、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醫療保障局、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共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上海市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
《通知》指出,開展高值耗材專項檢查、整治“紅包”回扣專項檢查、醫德醫風教育主題活動等三項專項行動。
三個專項行動,其中之一是高值耗材專項檢查。“根據《關于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3﹞15號)文件要求,結合專項整治工作安排,配合醫保、公安等部門,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科室、重點領域,對醫療機構高值耗材使用情況全面開展排查整治,嚴厲打擊串換高值耗材、虛構高值耗材、耗材分解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專項行動是開展整治 “紅包”、回扣專項檢查。《通知》稱,對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活動過程中收受患者及其親友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務,接受其安排、組織或者支付費用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收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經營企業或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提成,參與或接受影響醫療行為公正性的宴請、禮品、旅游、學習、考察或其他休閑社交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監督檢查、執紀執法力度,對違反行業紀律的醫務人員,批評教育一批、通報處理一批、嚴肅清理一批,對涉嫌利益輸送的各類機構,嚴肅懲處、移送線索、行業禁入,持續保持對 “紅包”、回扣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通知》要求各醫療機構重點圍繞3個專項行動內容,開展行風建設工作的自查自糾,結果于10月31日前匯總情況報送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通知指出:
整治行業管理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普惠制認證、行政許可、日常監督和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是泄露招投標價格、申報資料、技術數據等工作秘密。違規干預行業的設置審批,包括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及醫美、口腔等醫療機構和診療科目等事項。
整治行業組織存在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各級各類行業組織或學(協)會在工作或推進業務主管部門委托事項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關注新型、隱蔽的,以“捐贈”、學術活動、舉辦或參加會議等名義變相攤派,為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臺,違規接受捐贈資助等問題。
整治醫藥產品銷售采購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醫藥產品銷售過程中,各級各類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及與之關聯的經銷商、醫藥代表,以各種名義或形式實施“帶金銷售”,給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回扣、假借各種形式向有關機構輸送利益等不正之風問題;以及在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不履行采購合同,包括拒絕執行集采中選結果、對中選產品進院設置障礙、采購高價非中選產品或臨床可替代產品、違規線下采購等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加強醫?;鹨幏豆芾砑笆褂?。聚焦重點科室、重點領域、重點監控藥品和醫保結算費用排名靠前的藥品耗材,規范醫?;鸸芾硎褂?。持續開展打擊虛假就醫、醫保藥品倒賣等欺詐騙保行為。
持續推進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根據司法機關以及行政部門認定的醫藥商業賄賂、壟斷等案件事實,評定醫藥企業失信等級,采取信用風險警示、限制掛網等不同程度的處置約束措施,發揮醫藥集中采購市場的引導約束作用。
明確“九項準則”行業底線。嚴格落實《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治理利用緊缺醫療資源或檢查、手術等診療安排損公肥私牟取個人利益,以及強推基因檢測或院外購藥等第三方服務、接受網上開藥提成、違規直播帶貨獲利、利用執業開單提成、違規轉介患者等問題。
劃清“紅包”回扣問題紅線。持續推進《全國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行動計劃(2021-2024年)》,重點關注臨床使用的藥品耗材價值高、診療資源相對緊張、高水平技術和介入侵入式操作應用多的科室以及院內招采管理等部門人員,利用執業便利或職業身份,假借學術活動名義,收受“紅包”、回扣的問題。
對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活動過程中收受患者及其親友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務,接受其安排、組織或者支付費用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收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經營企業或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提成,參與或接受影響醫療行為公正性的宴請、禮品、旅游、學習、考察或其他休閑社交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監督檢查、執紀執法力度,對違反行業紀律的醫務人員,批評教育一批、通報處理一批、嚴肅清理一批,對涉嫌利益輸送的各類機構,嚴肅懲處、移送線索、行業禁入,持續保持對 “紅包”、回扣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百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一臺儀器被院長吃掉1600萬回扣……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一場醫藥反腐風暴正在席卷全國,也把各地藥企、醫療機構的藏污納垢展現在公眾面前。風暴之下的醫藥行業,有人稱“天下苦高額回扣久矣”,也有醫藥代表此前就先一步“離場”。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8月以來短短數日間,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
醫藥反腐已有一周多的時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醫改界》總編輯、北京三醫智酷醫院管理發展研究院院長魏子檸,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國內醫藥領域頭部企業資深戰略專家周君,聽聽他們對本次醫藥反腐的看法和感受。
NBD:醫藥反腐的背景和現狀是什么?
魏子檸:之所以加大醫藥領域的反腐力度,首先,黨的十八大以后,就加大了反腐的力度,這是醫藥領域反腐大背景,是大勢所趨。其次,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后,實行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給醫院和醫藥企業戴上了緊箍咒。第三,我國醫療領域的采購和醫生診療行為確實存在著腐敗行為,需要加以遏制。最近暴露出來的一家醫院院長吃1600萬元回扣問題,就可以看出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有多嚴重。第四,藥價虛高,醫藥企業營銷存在違規行為,已經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加大治理勢在必行。第五,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差,百姓對醫藥領域腐敗現象深惡痛絕,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是關鍵一步棋。
徐毓才:醫藥反腐很早就開始了。從2006年就開始了,醫藥反腐十多年,但現狀是腐敗依舊,現在看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且腐敗越來越隱秘。
周君:醫藥反腐處在國家提倡的反腐倡廉大背景之下。醫藥行業以前存在很多的帶金銷售以及阻礙國家醫療產業發展的情況,所以這次衛健委等部門要聯合開展針對以往存在的這些貪污受賄以及違規違法操作。
開展至今,從我所在的醫藥行業來看,把合規合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在銷售費用、市場推廣、學術活動等費用的控制上更加嚴格,將這些費用擠出去后,會降低藥品價格。
NBD:這些舉措對于醫藥行業和社會的影響是什么?
魏子檸:中紀委組織召開醫藥領域反腐會,這還是第一次。從短期來看,最近有些醫藥企業贊助的會議、一些協會和學會舉辦的活動都叫停了,已經產生較大的威懾作用。從長期來講,可以規范醫藥企業營銷行為,把更多精力用在產品研發創新、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上;可以規范醫院運營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可以規范醫生診療行為,把時間精力用在病人身上,讓診療行為合規合法,提高病人獲得感。對協會和學會來說,根據協會學會職責和宗旨要求開展工作,為會員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服務,避免跟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有損社團形象。
周君:首先肯定是凈化,剛才說了凈化整個醫療市場,推動醫藥費用下降。其次,利好醫保基金,使得醫?;鸾Y余更多。然后,對于百姓來說,用藥和治療成本會大大下降。對于企業來說,驅使他們更關注于做好以藥效和醫療價值服務為導向。
NBD:反腐斗爭的難點和挑戰是什么?
魏子檸:我認為最大的難點和挑戰就是腐敗的隱蔽性和利益使然。首先,腐敗行為本身的隱蔽性就很強,很不容易被發現,這是最大的難點。其次,一些打著協會、學會旗號名義,社團組織的一些活動,有著半官方性質,但有的跟企業利益捆綁,為企業背書,背后都是利益的驅使,給腐敗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土壤。第三,要加大對行業協會學會,以及協會學會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監管監督,讓協會學會真正發揮好作用。
周君:難點和挑戰在于以利益鏈條為腐敗的商業模式,從上游的企業廠家,到中間的經銷環節,再到醫院和科室。醫藥反腐需要持久戰和深挖,切入到利益鏈條的反腐,是醫藥行業能否有效和快速反腐的關鍵。
NBD:公眾對于醫藥反腐的期待和建議是什么?
魏子檸:公眾對加大醫藥領域的反腐可以說是拍手稱快,把醫療領域的丑惡現象除掉,讓醫療和醫藥真正回歸到人文上來,回歸到救死扶傷看病救人,這才是醫改的目的所在,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也是人民群眾的期待。
徐毓才:在我看來,應該是建議反腐敗能夠標本兼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周君:公眾的期待是醫藥價格透明化、合理化以及反腐的實惠應該讓利于老百姓。從另一個層面考慮,不要由于降價的原因而導致醫療水平下降,這是從價格和價值的角度考慮。
另外,醫院在營收上,應該制定科學有效的標準。例如不以營收為主要考核業績,為提高醫生和醫療機構積極性,也應該在其他方面出臺激勵措施和調整方案,這樣才能夠在藥品價格降的同時,提高服務的質量,讓醫生提供服務的價值充分體現。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每經app(記者:李宣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