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7 21:13:31
◎網絡貨運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外界對其“開票公司、靠補貼生存”等盈利模式的質疑,且網絡貨運企業的增值稅稅負高達9%?!熬W絡貨運平臺應該“以平臺管理平臺,以平臺服務平臺”作為運營目標,提高網絡貨運行業監管能力和信息分析服務水平,實現網絡貨運平臺企業業務規范化?!?/p>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從“小黑板”到“APP”,過去十年,物流行業數字化進程發展迅速,數字貨運平臺先后上市,也讓行業再次關注公路貨運數字化背后的市場空間。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網絡事業部主任、平臺分會秘書長晏慶華在網絡貨運行業專題座談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共有3069家網絡貨運企業(含分公司),接入社會運力798.9萬輛、駕駛員647.6萬人。全年共上傳運單1.3億單,同比增長40.9%。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不過網絡貨運這一新興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外界對其“開票公司、靠補貼生存”等盈利模式的質疑。對此,維天運通(品牌名“路歌”)(HK02482,股價0.76港元,市值10.59億港元)董事長馮雷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由于歷史原因和稅收政策與網絡貨運創新模式不匹配,導致網絡貨運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實際增值稅負畸高,遠超合理稅負,出現稅負毛利倒掛現象。
由于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網絡貨運企業的增值稅稅負高達9%,即使算上地方財政獎補,實際稅負也遠超營改增前交通運輸業3%的營業稅,更遠超任何業態的交通運輸業實際稅負。
不過他也提到,網絡貨運平臺也一直在探索優化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網絡貨運平臺應該“以平臺管理平臺,以平臺服務平臺”作為運營目標,提高網絡貨運行業監管能力和信息分析服務水平,實現網絡貨運平臺企業業務規范化。”馮雷表示。
隨著我國數字貨運市場規??焖僭鲩L,道路貨運數字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最新行業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貨車司機使用過網絡貨運平臺,網絡貨運平臺已成為承攬貨源的重要載體。
網絡貨運平臺已成為承攬貨源的重要載體 圖片來源:ICphoto-548495593199894531
近年來,中國的網絡貨運行業雖然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尤其是稅務問題。
路歌此前披露的財務數據也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9個月,政府補助的營收占比維持在25%到28%之間。
這一現象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馮雷解釋稱,由于歷史原因和稅收政策與網絡貨運創新模式不匹配,導致網絡貨運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實際增值稅負畸高,遠超合理稅負,出現稅負毛利倒掛現象。
他同時表示,地方財政是在網絡貨運企業由于重復納稅而稅負畸高的前提下給予獎補政策的,是“營改增”“超稅負獎補”政策的延續,完全符合“財稅〔2011〕110號”文件精神。即使算上獎補,實際稅負也遠超“營改增”前交通運輸業3%的營業稅,更遠超任何業態的交通運輸業實際稅負。
不過他也提到,政府的數字化監管政策是推動變革的關鍵舉措之一。通過建立網絡貨運服務平臺,政府部門能夠對運單業務數據進行多維度交叉檢驗,確保業務的真實性和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完整性。這種數字化行政支持不僅提高了稅收管理的效率,還為行業管理和市場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網絡貨運平臺也在不斷優化自身功能,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他們致力于通過全程數字化貨運物流過程,將成本完全納入增值稅抵扣鏈中,以還原物流行業的真實盈利和合規納稅能力。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平臺的運營效率,還能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服務。”馮雷表示。
他同時呼吁加強行業自律,加強各職能部門數據互通、監管互動、政企協作,持續穩定和優化網絡貨運業態的發展環境。
毫無疑問的是,公路貨運的數字化進程勢不可擋,未來網絡貨運平臺還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的數字化程度。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數字貨運物流發展報告》顯示,通過高效匹配車貨信息、縮短簡化交易鏈條,網絡貨運平臺能夠提高車輛利用效率約50%;司機平均等貨時間由2至3天大幅縮短至8至10小時。
網絡貨運企業優勢明顯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受益于數字貨運的不只是貨車司機,一批具有行業經驗的傳統大型物流企業正在通過平臺化方式,向更多中小微企業賦能。接入“智慧大腦”系統后,不僅能實時跟蹤和反饋貨物動態,還能在下單、運輸、對賬等過程中進行一對一服務,及時解決貨運問題。
晏慶華提到,網絡貨運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有四大優勢,包括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模式;所有交易流程均可以沉淀為大數據以及為政府部門提升監管水平奠定了基礎等。
不過他也坦言,市場上一直存在“網絡貨運就是開票公司”、“網絡貨運靠地方政府獎補生存,沒有生命力”等誤區,也需要政府、協會以及企業一起厘清問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輿論環境,促進網絡貨運行業的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
談及網絡貨運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晏慶華表示,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將物流服務深度嵌入制造供應鏈體系,提供供應鏈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增強制造企業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他同時提到,運輸服務是具有網絡規模經濟特征的行業,只有構建單一運輸方式、跨運輸方式的多種模式的運輸網絡,才能實現總體發展目標。“培育物流數據要素市場,統籌數據交互和安全需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促進物流數據安全高效流通。”晏慶華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