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4 08:41:54
每經特約評論員 包婕 鄺睿 施懿宸
每經編輯 黃宗彥
隨著我國對綠色低碳理念的日益重視,紡織服裝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轉型。與此同時,以綠色環保為主導的服裝產品綠色消費也在逐漸興起,成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從綠色消費的角度出發,探討我國紡織服裝業的轉型之路,并分析綠色消費對紡織服裝業的影響與推動作用。
一、 綠色消費定義與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
(一)綠色消費定義
綠色消費的概念于1963年首次提出,由于當時工業生產帶來的一系列嚴重環境污染問題而引發了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指明了消費者應有環境保護義務與無法避免的環保責任。綠色消費一般也指可持續消費。199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提出了可持續消費(即綠色消費)的定義:“提供服務及相關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2015年,聯合國將“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作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2016年,我國十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中首次對綠色消費定義:“綠色消費,是指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崇尚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結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一步對綠色消費定義:“綠色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方案同時明確了2025年和2030年促進綠色消費的主要目標。
(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紡織服裝品生產和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7.6%,比2022年同期加深5.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產量193.9億件,同比下降8.69%,比2022年同期加深5.33個百分點。根據中國海關快報數據,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936.4億美元(不含海關HS編碼94章中的紡織品),同比減少8.1%,增速較2022年回落10.6個百分點,但累計降幅自9月以來逐步收窄。我國紡織服裝業行業發展韌性持續顯現,保持良好回暖趨勢。
而在紡織服裝品消費上,我國消費市場具有極大潛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9%,增速較2022年大幅回升19.4個百分點,整體零售規模超過疫情前水平。在網上零售消費體驗提升、電商業態蓬勃發展等積極因素帶動下,網絡渠道零售增速實現良好回升,2023年全國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8%,增速較2022年大幅回升7.3個百分點。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有了顯著上升,利于紡織服裝行業良好發展。
大量紡織服裝品生產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紡織服裝行業已成為僅次于石油行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紡織服裝生產過程需要大量工業用水,每噸染色的織物最少需要200噸的淡水,生產1條牛仔褲耗水7500升。更嚴重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了污染成分復雜、濃度高、難以生化工藝處理的印染廢水。印染廢水含有各種有毒物質,如染料、助料、硝酸鹽以及銅、砷、鉛、鎘、汞、鎳等有毒重金屬,排入水體將消耗溶解氧,破壞水生態平衡,危及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的生存,使水環境惡化。有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染料年產量在60萬噸以上,其中 50%以上用于紡織品染色;而在紡織品印染加工中,有 10%~20%的染料作為廢物排出。
此外,由于“快時尚”等消費觀念影響,每年大量服裝生產的同時還有大量服裝被丟棄,造成了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根據相關數據,我國居民每人每年平均購買10件新衣服,淘汰7-8件舊衣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舊衣物回收利用所帶來的經濟和環保效益是巨大的,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每循環使用1kg廢舊衣物,可以減少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6000L工業用水,同時減少0.3kg化肥和0.2kg農藥使用量,然而其回收利用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工程院2019年報告,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大多數仍被當作垃圾進行填埋或焚燒等簡單處理,其中難降解的化學纖維嚴重污染了土壤。
更嚴重的是紡織服裝生產加速了溫室氣體排放。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超過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碳排放量總和,占全球碳排放總量一成。同時在生產合成纖維時會釋放出一種比二氧化碳破壞性還要強300倍的一氧化二氮,加劇了溫室效應的危害。
二、 紡織服裝綠色消費的意義與相關政策
(一)紡織服裝綠色消費的意義
一方面,作為消費者選擇購買綠色服裝有利于減輕傳統服裝帶來的環境污染,減少水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而且綠色服裝更加環保、健康和舒適,間接保護了消費者身體,避免可能接觸到危害健康的化學成分。同時,選擇購買綠色服裝向市場反饋了積極的綠色信號,有利于鼓勵企業應用創新先進的綠色低碳技術,生產銷售更多的綠色服裝,激發全社會生產和消費綠色服裝和服務的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銷售綠色服裝有利于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資源的浪費,減輕傳統紡織服裝行業帶來的氣候變化壓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更好地踐行“雙碳”目標。而且綠色消費作為一種負責任的可持續消費理念,與ESG理念有著同樣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平衡的共同之處,紡織服裝企業推動綠色消費的供應鏈建設是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有利于提高其ESG評級,在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和品牌效應力,ESG表現更好的紡織服裝企業更容易獲得消費者和投資者青睞。
(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相關綠色消費政策
傳統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不僅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和空氣污染,而且給生活環境帶來很大的困難和威脅,已經開始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由于紡織服裝業的經濟發展與地球生態保護之間矛盾日益凸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普遍認可,而綠色消費正是從消費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為減輕傳統紡織服裝對環境的污染破壞,目前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的綠色發展,促進服裝綠色消費。
表1.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綠色消費發展相關政策
三、 綠色消費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各市場主體分析
(一)綠色服飾消費人群特征分析
購買綠色紡織服裝品可滿足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由美觀性、耐用性轉向健康性、環保性,并可間接改善環境問題,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已有許多關于綠色服飾消費行為的研究,影響消費者購買綠色服飾的因素主要有生態價值觀、與自然關系的信念、對綠色服裝的態度等心理因素,以及店鋪服務與綠色設計宣傳、身邊群體購買情況、品牌價格和服裝款式等外部因素。年輕消費者更容易對綠色服裝持積極態度,同時,中、高收入者更傾向在購物時采取環保行為,并且與消費者的教育經歷有關。此外也有研究分析了社交媒體傳播背景下消費者對綠色服裝的購買意愿,結果表明:消費者對綠色服裝具有較高認知度和購買意愿,但在實際購買與社交媒體平臺中卻很少關注相關信息。通過對購買綠色服飾的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有利于企業制定環保戰略和宣傳營銷策略以加強消費者對綠色服飾的購買意愿。
(二) 紡織服裝企業推動綠色消費相關實踐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響應綠色低碳號召,主動開展碳中和行動,從生產源頭推動綠色消費。早在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就正式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UNFCCC)《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積極引導全球紡織服裝行業的氣候治理討論,并于2019年發起“氣候創新2030”行動,受到了廣大紡織服裝企業的認同響應和積極參與,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2022年中國紡織大會發布內容,截至目前,已有21家品牌企業、42家制造業企業和3大重點產業集群加入“中國品牌30·60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137家企業參與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全生命周期評價工作組”的工作,測算了61種產品的碳足跡,填補了行業內產品環境影響的數據空白;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的維度和內涵不斷拓展。
為降低傳統紡織服裝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紡織服裝企業應采用先進的綠色紡織、印染和回收技術,盡可能更多地使用綠色纖維材料使用,回收利用舊衣物,從源頭上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從生產環節推動綠色消費。以我國服裝品牌江南布衣為例,江南布衣將綠色低碳融入設計、生產和管理中,切實讓綠色消費理念從概念走向實踐。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江南布衣于2020年成立“芝麻實驗室”,用創新力想象力重塑再利用零散布料,變廢為玩偶、布袋、家居等創意布藝品;在可持續原材料使用方面,江南布衣致力于在未來的產品開發和生產中優先考慮多種可持續原材料,并探索可回收和無污染的生產過程,2022財年,江南布衣可持續原材料采購比例達6.3%,計劃于2025財年末,可持續原材料占采購原材料總重量的30%以上。
(三)電商平臺促進綠色服飾銷售
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通過互聯網購買服裝,電商平臺變成了綠色消費的主要戰場??紤]到消費者環保低碳意識的興起,以及“雙碳”目標的導向,許多電商平臺依托其平臺模式,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
例如京東今年推出的“青綠計劃”,在京東新百貨上線“青綠服飾”專場,促進服飾可持續綠色消費。京東攜手朗姿、茵曼、JNBY、Marisfrolg、好奇蜜斯等服飾品牌,篩選出采用可持續原材料制造的綠色服裝,并給這些服裝打上“綠色”標簽,鼓勵消費者購買。通過滿減、折扣福利,以及積攢青綠積分兌換青綠勛章、品牌環保好禮等方式激勵用戶綠色消費,切實讓消費者感受到活動福利和綠色服飾價格優勢,激勵消費者完成從綠色消費意愿產生到綠色消費行為實踐的轉變,實實在在踐行減碳目標。
四、 現狀問題與建議
(一)政府層面
從政策角度看,目前的綠色消費政策主要集中在產品的生產和回收上,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服務、交通和通信領域,很少關注紡織品和服裝領域,并且相關政策主要以生產者為導向,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沒有嚴格限制。
對此,建議政府完善紡織服裝行業綠色消費政策體系,健全保障制度和激勵政策,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完成產供銷全鏈條的綠色化,同時應該強化綠色消費宣傳教育,培養全社會消費綠色服裝的意識與習慣,驅動綠色消費成為當前服裝市場的潮流和主流消費觀念。從綠色檢測角度看,目前我國綠色紡織產品檢測部分技術、設備有待完善,技術人員、方法手段等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差距,檢測方法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也并不是很完善,生產的綠色產品還需要提升技術標準以接軌國際。
(二)消費者層面
雖然綠色服裝有著環保和健康的優點,但在消費者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未選擇購買綠色服裝,大多數消費者對綠色服裝消費仍表現出一種意圖行為的差距,轉化為綠色消費行動還有許多障礙。而且由于綠色消費觀念和意識薄弱,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服裝的第一參考仍為價格而非綠色。
對此,建議消費者主動接受綠色消費教育,不斷提高對綠色服裝的認知度,在購買服裝中優先選擇綠色服裝,使綠色消費方式成為一種自覺選擇。消費者應該擯棄不良消費行為,選擇可持續的理性消費觀念,避免盲目過度購買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和衣物的閑置,避免追求快時尚消費而大量丟棄舊衣物,減少不必要的服裝消費。同時消費者應該主動參與舊衣回收利用,支持二手衣物交易和舊衣捐贈活動,選擇由回收材料制成的環保衣物,促進舊衣在市場。
(三)企業層面
當前我國企業綠色紡織生產技術還不成熟,環保紡織材料的發展還比較薄弱,環保原材料利用比例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還需提高,環保技術的開發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高額的資金投入;同時,部分企業更關注當前的利益,未能從更長遠角度看待綠色消費戰略。此外還有一些企業為了塑造綠色品牌形象,投入大量精力在營銷“綠色”而并未采用綠色技術和材料。
對此,建議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作為發展戰略,制定企業發展的個性“雙碳”目標,全方面推進綠色技術的應用創新、綠色纖維的使用以及廢舊紡織的回收利用,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運用適當的營銷手段引導消費者,提升消費者綠色消費的意識,供給優質的綠色消費產品。
作者包婕系中財大綠金院ESG中心聯合主任;鄺睿系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科研助理;施懿宸系中財大綠金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