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9 01:24:12
人民幣升值已經變得極為敏感,僅僅是一絲細微的變動,對于毫無抵抗能力的中小制鞋加工企業而言,或許就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人民幣升值已經變得極為敏感,僅僅是一絲細微的變動,對于毫無抵抗能力的中小制鞋加工企業而言,或許就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
奧康千石制造中心總經理樊曼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比如有一筆1000萬美元的訂單,最近2個月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由6.9變為6.7,差價0.2元人民幣,則這筆訂單的直接損失為200萬元人民幣。
保訂單還是保利潤
不久前,奧康鞋業以80.02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2010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100榜。如今,這家明星企業卻不得不面對制鞋行業的一個共同難題: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擔憂。
“原來一雙鞋子的利潤是10塊錢,現在因為匯率變動,每一雙鞋就少賺了5毛到1元。”樊曼如說,奧康周圍的中小鞋企在這一輪人民幣升值中,已有部分倒閉。
物傷其類,奧康鞋業也難免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惴惴。對于手頭仍舊在執行的長期訂單,“我們采用和客戶談判的方式,把人民幣預期加到合同里。”現在樊曼如以美金結算的合同已經將匯率報價降至6.5。
“一些新接的訂單,如果利潤只夠保本,或者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利潤,我們就和客戶取消訂單。”即使如此,今年匯率變動以來,奧康也僅僅推掉了6~7個百分點的訂單。
據溫州市皮革行業協會統計,僅是溫州市做外貿出口的制鞋業就高達950家,中小企業在其中比例至少達到五成。這些中小型企業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一家老小加上親戚都在公司里幫忙,再雇幾個廉價的外地打工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制鞋作坊老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現在大金額的外貿單子和長期合同企業都不敢接了。”無奈的話語里充滿對于未來的不確定,“一旦再升值,我們接的訂單越大,利潤就越薄,虧損就逃不掉。”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現在令制鞋業一片悲觀的原因還不僅僅是人民幣升值預期。
“原材料全都在漲價,”問題總是接踵而至,樊曼如說,“今年以來皮革上漲了15%左右,藥水上漲了10%,包裝紙的漲價也遠遠超過15%。”
樊曼如給記者算賬:一雙鞋光成本漲幅就在10%~15%,還沒有加進人力成本。就在不久前,一輪用工荒迫使奧康每雙鞋的單價上調了10%,才能消化人力成本。
這些問題在中小企業身上被放大。“目前,制鞋業不得不在‘保利潤’和‘保客戶’之間作出選擇,一旦客戶大量流失,企業最終必然倒閉,因此更多企業選擇犧牲利潤來保住客戶。”
“擠”出來的利潤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而目前鞋企出口利潤率在10%左右。
溫州皮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給出了一份數據,“鞋類出口占溫州市總出口額的25.18%,占浙江省1~9月份鞋類出口的62.23%。”
如此眾多的制鞋企業在面臨匯率變動以及成本上漲的困難時,該何去何從?
樊曼如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特地請了咨詢公司來加強奧康的內部控制。”如今奧康鞋業為了讓企業利潤最大化,甚至制定了“二十二條軍規”,管理精細到辦公室的雙管日光燈改為單管日光燈,辦公用紙雙面利用等小細節。
“利潤是要擠出來的。”樊曼如無奈地感嘆。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鞋業的利潤一直都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加之目前中國制鞋業并未完成產業升級,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卻不能通過大幅提高價格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汪前進說。
中投顧問報告指出,中國皮鞋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是美國和歐盟。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萎縮,中國皮鞋出口數量有所減少,2009年我國對美國出口鞋17.3億雙,同比下降10%,對歐盟出口13.4億雙,同比下降3.4%。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指出,人民幣升值已是影響鞋企盈利的主要因素,因為外貿企業每筆訂單都要先報價,皮鞋訂單的流程一般要兩個月,在這段期間,如果報價跟不上人民幣升值速度,就會虧損。
“可是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發展趨勢,外貿鞋企仍將面臨較大壓力。”黎雪榮補充道。
苦澀的轉型
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加強,一輪行業洗牌或將來臨。
“人民幣升值使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這將導致行業內一些中小型企業倒閉出局,而大型企業的市場份額會增大,行業面臨重新洗牌。”黎雪榮指出。
汪前進也表示,“對于國外客戶來說,如果我國產品沒有價格優勢,他們就會選擇越南、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采購;而對于國內客戶,大幅提高價格就意味著失去市場。”
在壓縮利潤的同時,“用工荒”也會加大勞動力成本。“我們最近也在考慮將一些訂單交給內地加工廠來完成,”樊曼如告訴記者,“大多數來自內地的打工人員現在都回到了家鄉,福建、江西等地有富余勞動力,把一部分加工交給內地小工廠也許是節省成本的辦法。”
與此同時,仍舊在苦苦掙扎的眾多中小型溫州鞋企的轉型期也將到來。
央行公布的《2009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指出,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而紡織行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其貸款額度小,融資比例小,它們很有可能會在再融資、再發展的道路上遇到更大的“攔路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