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01:20:42
每經記者 吳豐恒 發自北京
昨日(7月13日),渤海蓬萊19-3油田溢油事件獲最新進展。
國家海洋局昨日采取行動,責令康菲公司立即停止蓬萊19-3油田B、C平臺的油氣生產作業活動。
“已經按照主管部門要求關閉了B、C平臺。”數小時后,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菲)企業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總監薛東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B、C平臺被令關閉
昨日,國家海洋局在官方網站披露,向蓬萊19-3油田溢油事件的肇事者康菲的代表當面下達了通知,責令B、C平臺停產。
一個星期之前,康菲石油還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宣稱,“目前,在渤海灣的作業區已沒有任何油膜。油膜的源頭已經被控制,回收清潔工作也基本完成。”
然而,國家海洋局通過衛星遙感、海監船舶與飛機等手段,對蓬萊19-3油田進行了長期監測。7月10日,該局還組織人員對B、C平臺實施了登臺檢查。多種途徑均可證實,B、C平臺連續多日仍有油花冒出,平臺附近海域也出現了漂浮油帶。
“排查和封堵工作進展緩慢”被認為是國家海洋局決心關閉B、C平臺原因之一。國家海洋局表示,“康菲公司到目前為止采取的溢油處置措施大多是臨時性的、補救性的,并不能徹底有效消除溢油風險,再次發生溢油的可能隨時存在,已經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薛東明多次向記者解釋說,未及時開展工作的原因是“海況不好”,從潛水員人身安全出發,拖延了進度。
記者獲悉,責令康菲石油關閉B、C平臺的同時,國家海洋局還責令該公司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徹底排查”并“切斷溢油源”,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并強調,“在溢油源未切斷、溢油風險未消除前,不得恢復作業”。
康菲石油:猝不及防
“突然之間”,薛東明苦笑著形容說,國家海洋局的通知下達了,而此前他們沒有得到任何這方面的風聲。“這是上級的指示,他們是主管部門,我們要尊重這個決定。”
薛東明說,“已經按照主管部門要求關閉了B、C平臺。”
對于國家海洋局的決定,中石化一位從事石油勘探研究多年,不愿具名的專家向記者表示,如果在6月4日B平臺發生溢油事故之后即對其采取強硬措施,6月17日、7月10日連續爆發的溢油事故或許可以避免。
目前,康菲正在與合作伙伴中海油討論采取何種應對措施,“肯定會有措施的。”薛東明說。但對于詳細內容,薛東明表示,由于事發突然,自己也還沒有得到相關信息。
事實上,雖然國家海洋局一再表示溢油事件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占有溢油油田51%權益的中海油依然保持沉默。記者向該公司發送了采訪提綱,多次致電,均未得到回應。
延伸閱讀
截然不同的說法
在國家海洋局通知關閉B、C平臺之前的7月6日,康菲石油、中海油已經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了事態進展,“目前,在渤海灣作業區已沒有任何油膜。油膜的源頭已經被控制,回收清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在國家海洋局通報B、C平臺仍在溢油的第二天,7月12日下午,康菲石油又通過郵件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溢油事件進展做了詳細說明:“在本周一,我們在B平臺附近發現了一條薄薄的油膜……在作業方面,我們對一些作業活動進行了調整,例如在海底滲漏點附近對油藏結構層采取臨時減壓措施,以徹底制止B平臺附近的滲漏。”
然而記者發現,“本周一”這種說法并不準確,當天是7月11日,而國家海洋局對康菲石油的檢查發生在7月10日。既然國家海洋局7月10日就已經發現了油膜,康菲石油如何在國家海洋局檢查之后才發現泄露?
至于郵件中為何未提到 “新泄漏點”,薛東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起初的確是在B平臺“自然裂縫”旁邊發現了這個點,“就冒了一下,這個點我們現在也沒找到”。
此外,與康菲石油“B、C平臺已經不再泄漏”的說法有明顯差別的是,在昨日的通報中,國家海洋局對于蓬萊19-3油田溢油形勢,連續用到了“嚴重性”“緊迫性”和“不可預見性”三個詞。雙方對事態發展的判斷截然不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