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01:10:59
文遠華(建設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
前不久,有著名國際評級機構的分析師,以及一些西方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發表言論,說中國的銀行業即將爆發危機,理由是過去幾年信貸的快速增長以及中國商業銀行薄弱的風險控制能力。
作為來自中國建設銀行的基層行長,筆者想告訴大家,這都是“唬人的話(Malarkey)”?!癕alarkey”這個單詞,是筆者從美國副總統拜登那里學來的。之所以不認同中國的銀行業即將爆發危機,是因為過去20多年來中國銀行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995年中國 “商業銀行法”頒布實施。該法案明確并保障了商業銀行的權利,切斷了地方政府直接干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利益鏈條。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中國政府投入了巨額財務資源,分幾次處理了主要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還徹底處理了歷史原因產生的不良資產。此后,2003年,中國政府成立了“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開始對銀行業施行嚴格而專業的監管?,F在中國銀行業的監管標準,例如資本充足率,相比國際標準更加嚴格。
經過21世紀初前幾年的努力,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和西方同業一樣,銀行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在一套制衡的體系內運轉。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在上海和香港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來自大量國際投資者的監督和國際監管機構的監管給中國的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在客觀上促進了其管理水平的進步。
相比國際同業,中國銀行業更多服務于實體經濟,較少涉足復雜的、虛擬的、高杠桿、自循環的金融衍生品。而且今后將更加專注于實體經濟,這是中國銀行業對這一輪金融危機反思后的結論。
過去20多年來,中國銀行業的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并逐漸開放,引入競爭,使得各家銀行一直在競相提高服務水平,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而近幾年來,新的通訊和信息技術在中國銀行業被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其營運成本,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體現了后發優勢。
經過了以上及其他方面的努力,即使經過2008年~2009年政府強力刺激經濟下的信貸迅速增長,按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結論,2012年年中,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大約在1%左右,主要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250%。
當然,筆者并不是說中國銀行業已經非常優秀,相反,與美國先進的銀行同業相比,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例如,一些政府機構對銀行日常經營行為的干預等,都是未來要進一步改革的內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