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2 00:55:2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黃志偉 趙陳婷發自上海、北京
每經記者 王霞 黃志偉 趙陳婷發自上海、北京
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顯示,“貝因美”、“亨氏”和“旭貝爾”品牌的23份以深海魚類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樣品,有汞含量超標情況。
對此,貝因美、亨氏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召回個別批次相關產品。亨氏集團相關負責人昨日 (5月1日)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召回程序正在進行,相關經銷商、主要客戶、賣場等已經接到了通知。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金槍魚原料的監控力度。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中心的初步調查,此次部分批次魚泥、魚酥罐裝食品汞超標的原因是企業使用的深海旗魚和金槍魚原料帶入。但經過科學評估,此次超標食品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
有食品專家稱,深海魚含汞可以算得上是業內共識。
涉及3個公司品牌/
據悉,此次監測重點是以深海魚類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問題樣品涉及浙江貝因美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亨氏(青島)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蘇鹽城富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魚泥魚酥食品。
記者了解到,我國對食品中汞的限量均有明確規定,如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水產動物及其制品甲基汞為0.5毫克/公斤,其中對肉食性魚類及其制品中的甲基汞規定為1.0毫克/公斤。但對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汞的限量做了更嚴格的規定,新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中均規定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總汞限量為0.02毫克/公斤。而該次超標樣品汞平均含量為0.03毫克/公斤。
據了解,當地食品監管部門立即依法對相關企業開展了監督檢查,要求上述3家公司立即召回問題產品,并依法進行查處。
記者查閱貝因美官方網站公告發現,公司委托(委托時間自2012年5月21日起)浙江黃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深海旗魚和金槍魚營養魚酥兩個品種的個別批次測出汞指標超標,這些批次分布時間為2012年7月~2013年3月。為此,貝因美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召回上述時間段生產的上述兩個品種的全部產品。
此外,亨氏集團也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亨氏(青島)食品有限公司召回一款“金槍魚泥”5個批次的全部產品(生產日期:20130120、20130130、20130302、20130317、20130328)。亨氏(青島)稱經過排查、自檢和第三方檢驗,上述批號產品使用了同一批來自南太平洋的金槍魚原料。對該批原料的留樣進行擴大取樣和復查,發現不同金槍魚個體汞含量有差異,導致個別原料樣本該指標出現波動。
“從4月30日開始,我們的召回程序就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了,我們已經通知了所有的經銷商和主要客戶、賣場等,通知目前已經全部下發到了。”亨氏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另外我們也通知了相關的聞訊人員,接受消費者問話,目前都在推進中。”
記者從江蘇鹽城富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產品展示中發現,公司涉及金槍魚原料的產品有旭貝爾核桃油金槍魚肉絨。但截至記者發稿時間,未見該公司召回聲明,也未能聯系到相關負責人。
不會造成健康影響/
記者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中心網站看到,安全評估中心稱,經初步調查,魚泥、魚酥罐裝食品汞超標的原因是企業使用的深海旗魚和金槍魚原料帶入。
博蓋咨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產品汞含量監測超過了國家標準規定的嬰幼兒罐裝輔食限量標準,就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問題,產品必須召回。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中心介紹,食品中汞的形態有無機汞和有機汞(以甲基汞為代表),總汞為無機汞和有機汞的總和。大多數食物中所含的汞為無機汞,食肉性魚類往往容易通過食物鏈富集汞,其形態主要以甲基汞為主。而無機汞中毒主要表現為腎臟損害,甲基汞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損害,但是否產生健康損害取決于攝入量大小和持續時間。
此外,該中心表示,國際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制定的總汞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為4微克/公斤體重,甲基汞的PTWI為1.6微克/公斤體重。“該次超標樣品汞平均含量為0.03毫克/公斤,根據超標產品標簽推薦的食用量(20克/天)和嬰幼兒體重按10公斤計算,嬰幼兒每周通過輔助食品攝入的總汞為0.42微克/公斤體重,僅占總汞PTWI的10.5%。即使輔助食品中的汞全部為甲基汞,也僅占甲基汞PTWI的26.2%,均低于JECFA制定的每周耐受攝入量。”
此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不是6月齡以上嬰幼兒的主要食物來源,只是幫助嬰幼兒從單純母乳喂養或配方粉喂養向普通食品喂養過渡的一類食品。
綜合以上因素分析,此次超標食品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
“普遍情況是這樣的,可能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高劍鋒說,“但是不能排除部分消費者的攝入量有所不同,只要是汞含量超標了,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有媒體報道稱,由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與世界其他95家公益組織組成的國際非政府公益組織聯盟零汞工作組日前發布報告稱,全球海產品中的汞污染物含量及其中的甲基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被低估。幾年前還被認為是 “安全”的汞污染物含量標準,如今已不再安全。即使是非常低濃度的汞攝入,也會損害人類健康。
而最新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甲基汞可通過胎盤經孕婦傳至胎兒,影響胎兒發育,可能造成畸胎、胎兒失明、失聰及弱智等問題。
據了解,深海魚類作為保健品和藥品的原料時,生產企業需要進行自檢。但對于同樣使用深海魚類作為原料的食品企業,只需要其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進行自檢。
“產品出廠,企業應該進行檢查,保證其出產的產品合格。所以企業如果生產汞含量超標的產品,其實是質量管理方面有所缺失,應承擔責任。”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說。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聯系亨氏和貝因美方面,詢問兩家公司是否在產品出廠前對汞含量進行檢測。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