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6 00:59: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靜 畢華章發自商洛、西安
每經記者 張靜 畢華章發自商洛、西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可調水95億立方米,最高達120億~130億立方米,這些水將經過河南、河北,最終送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等地。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陜南多數區域被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為限制發展區,加之這里又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長期以來難以實現突破發展。
為此,前全國政協常委、陜西省委書記安啟元以及當地多位官員學者,曾數次奔走呼吁,南水北調工程要飲水思源,建立水資源補償機制。
與此同時,2009年,陜西省提出了循環經濟概念,指出陜南的發展方向為循環經濟。
不過,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時坦言,僅靠循環經濟,陜南總體落后的局面并不能得到根本改變。在他看來,循環經濟概念太小,陜西應當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這一身份地位,爭取將陜南綠色產業基地升格為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區。同時,通過部省共建、京陜共建等措施,為秦巴山區爭取大規模、高起點的發展。
“綠色產業”內涵更豐富
NBD:目前國家層面對于陜南的區域定位是什么?陜南有什么發展機遇?
張寶通:陜西經濟發展格局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點,區域發展的定位選擇也各不相同。對于關中,國家制定了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對于陜北,國家制定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但是對于陜南的發展,國務院雖然批復了《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提出“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但是在總體上將實施重點放在了“扶貧開發”。
陜西應當抓住實施《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機遇,努力在“區域發展”上做文章,謀劃突破性的發展思路,并爭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此,陜南才有可能實現突破發展,陜西三大區域才有可能協調發展。
與秦巴山區其他片區不同的是,陜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也正因為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成為陜南發展的最大制約。但另一方面,這一制約因素或許也能成為陜南突破發展的最大機遇。
NBD:您說的最大發展機遇是指?
張寶通:陜西應當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這個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的關鍵,發展綠色產業。
NBD:對于陜西省定調陜南的出路為循環經濟,您似乎有不同看法,曾在公開場合提及陜南僅僅依靠循環經濟,總體落后的局面并不能得到根本改變,建議陜南發展綠色產業,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張寶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地丹江口水庫雖然在湖北十堰和河南南陽境內,但是其水源地主要在陜西境內漢江上游的安康、漢中和商洛,70%以上的水是由陜南供給的,水源安全的要求毋庸置疑。
在此前提下,作為上游水源地就只能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業基于環境保護,釆用清潔生產技術和無害或低害工藝,能降低污染物排放。這樣既能讓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又可避免或減少對漢江水源的污染,實現雙贏。
綠色產業或綠色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比循環經濟的外延更廣,內涵更豐富,包括一產、二產和三產等全部產業。循環經濟是綠色經濟的一種,主要涵蓋資源循環利用的第二產業。
NBD:您的意思是循環經濟包含在綠色產業內,它比循環經濟更適合陜南的實際情況?
張寶通:對,綠色產業基地比循環經濟產業覆蓋面更寬,更能反映陜南秦巴山區的資源特點,與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更貼近,可以搭上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順風車,并能升格為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區。而循環經濟在全國已經很普遍,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甘肅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陜南循環經濟很難再成為國家級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但是,綠色產業是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人才要求嚴,資金投入大。秦巴山區是國家新確定的特殊困難地區,科技、人才和資金實力薄弱,發展綠色產業,建立綠色產業基地,僅靠陜南自身,或將面臨很大難度。
爭取升格為“國家級”
NBD:您建議陜南發展綠色產業,建成綠色產業基地,如何去做?
張寶通:陜南突破發展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著手突破,要把陜南建成綠色產業基地,必須借助國家力量,納入國家戰略,將其升格為“國家級”。
NBD:但是,將一個省域范圍內的綠色產業基地升格為國家級有一定困難吧?
張寶通:確實存在困難,因此陜西應當與湖北、河南聯手,把安康、商洛、漢中與十堰、南陽捆綁,把整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整合起來,使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全都進入綠色產業示范區,確保南水北調水源的安全。
建議由陜西、湖北、河南三省聯合申報建設“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使其成為我國第一個跨區域的綠色產業示范區。這樣的示范區必須由國家協調和支持,因此只能是國家級的。
NBD:此前為了探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的可行性,您還到湖北十堰、河南南陽和陜西商洛、安康、漢中進行了實地調研,他們對此的反應怎么樣?
張寶:五巿認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建設直接關乎首都北京和沿線其他城市的飲水安全,也關乎水源地人民脫貧致富,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陜鄂豫三省應當聯合起來,積極爭取和促進“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的設立,相信此事一定會得到國家的支持。
NBD: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主體,您認為陜西應如何去做?
張寶通:建設“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對陜西帶來的利益最大。因此,陜西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主動。要成立專門班子,組織專家硏究,落實目標責任,由省級層面推動,以三省名義爭取,堅持不懈公關。
此外,陜西或許還可以借鑒楊凌示范區經驗,爭取部省共建、京陜共建、對口支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