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張茉楠:我國應盡快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

    中國證券報 2014-06-18 09:59:03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2.21萬億美元,進口1.95萬億美元,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然而,事實也許并非如此。

    近十多年來,國際分工越來越表現為相同產業不同產品之間和相同產品內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環節之間的多層次分工。國際分工的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逐漸由產業間分工發展為產業內分工,進而演變為產品內分工為主的國際分工體系。以產品內部分工為基礎的中間投入品貿易稱為產品內貿易,從而形成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全球價值鏈分工”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最終產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階段的生產;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參與生產過程并在不同階段實現價值增值;三是至少有一個國家在其生產過程中使用進口投入品。

    面對全球價值鏈主導貿易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依據原產地原則進行的傳統總量貿易統計至少存在兩個弊端:第一,由于大量中間品貿易存在,統計跨境總量貿易而非凈增加值,會產生大量重復計算;第二,由于沒有反映出產品在生產環節上的流動,所以雙邊貿易統計中包含了他國中間投入品價值。如在“三角貿易”模式中,中國向美國的出口中就包含了大量從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進口的中間投入品,迫切需要新的國際貿易統計方法。

    因此,一種能夠真實反映全球貿易運行和貿易秩序的全新核算方法——貿易增加值(TradeinValueAdded)統計正在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基于全球價值鏈的附加值統計方法是在統計各國價值貢獻的時候,扣除了傳統通關統計中折返增加值,避免了重復計算,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各國在全球貿易中的狀況(某國在相應環節為某貨物增加價值稱為本國附加值,各國出口貨物中由上游其他國家提供的附加值則成為外國附加值)。這樣,每個國家(地區)出口貨物中本國附加值和外國附加值的比例,就反映了該國(地區)的貿易獲益率。

    在國際貿易組織的大力推動和倡導下,2011年以來主要權威國際機構紛紛發布了基于貿易增加值統計的相關研究報告,如2011年WTO和日本IDE-JETRO發布的《貿易模式和東亞的全球價值鏈:從貨物貿易到任務貿易》報告、2013年1月16日經合組織(OECD)和WTO推出的全球附加值貿易統計初版數據庫報告、2013年2月27日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布的《全球價值鏈和發展:全球經濟中的投資和附加值貿易》等,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使得人們對全球經濟失衡有了重新的認識。根據WTO和IDE-JETRO(2011)報告,以增加值貿易方法測算,中美貿易順差在2000年、2005年和2008年三個年份,相比傳統統計方式計算出的順差額要縮小20%-27%,如果考慮到加工貿易因素,貿易失衡的程度更是會減少40%以上,甚至在2005年達到了53%的縮減規模。可見,全球失衡的狀況并沒有全值統計那么嚴重。

    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四成左右。中國在工業制成品加工組裝環節仍具有相對比較優勢,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歐盟等是最主要的終端消費市場。由于大量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節由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轉移至中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原來對美、歐的順差也轉移至中國。這種轉移可以通過復進口來體現,即“貨物出口后再進口至該國”。

    根據我們利用投入產出模型測算,在出口部門中,含國外增加值比重較高的部門集中在制造業,其產品出口中,國外增加值的平均比重為26.3%,即主要制造業部門的出口超過1/4的增加值非中國本國創造。如果以貿易增加值統計方法計算,中美貿易順差將縮水36%左右,中歐貿易順差、中印等雙邊貿易順差也將大幅下降,中日貿易逆差則進一步擴大。

    “虛胖”的貿易規模非但沒有給中國帶來利益分配的增長,反而加劇了中國與貿易伙伴的摩擦,而中美貿易摩擦尤為明顯。改革開放以來,除個別年份外,海關統計的我國貿易順差逐年擴大,從1995年的167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峰值的2981億美元。此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貿易順差有所回落。若以經常性賬戶順差占GDP的比重作為“失衡”程度的衡量指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中國經常性賬戶失衡占全球失衡的份額已從2003年的6.8%,上升到2008年峰值時的24.3%,2009年為24.1%,2010年回落至19.9%,全球失衡的1/5來自中國,匯率摩擦、貿易摩擦等由此產生。2013年,有2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94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長22%,其中反傾銷58起,反補貼3起,雙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中國不但沒有獲得更多的貿易利益,反而成為貿易摩擦重災區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

    在全球競爭聚焦價值與效率的新趨勢下,保持競爭優勢關鍵在于能否在更高的價值鏈上獲得競爭力,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浪潮,以及國內傳統比較優勢流失等多種挑戰,中國必須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推動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全面升級。

    責編 鄔曉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