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02 14:35:41
作為北京麥當勞另50%股權的股東,三元股份放棄了優先購買權。三元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回應稱,放棄優先購買權“主要考慮到北京麥當勞主營的快餐業務與公司乳品的主營業務不相符,北京麥當勞近年來利潤下滑也是放棄的一方面原因”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實習記者 趙天宇
麥當勞中國區特許經營權的競標,成為近期餐飲市場的關注焦點。為鋪平道路,麥當勞準備理順股權,近日出讓方案已出爐。
8月2日,三元股份(600429,SH)發布公告稱,麥當勞擬將持有的北京麥當勞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麥當勞)50%股權轉讓給其間接全資控股的香港子公司麥當勞合資企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香港麥當勞),擬作價17.5億元。而在此次轉讓中,作為北京麥當勞另50%股權的股東,三元股份放棄了優先購買權。
2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三元股份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放棄優先購買權“主要考慮到北京麥當勞主營的快餐業務與公司乳品的主營業務不相符,北京麥當勞近年來利潤下滑也是放棄的一方面原因”。同時,對于50%的持股比例,該工作人員表示,既沒有接到擴大股權的通知,也不知道是否未來有退出這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計劃。
財務投資“賺”22倍
資料顯示,北京麥當勞于1991年成立,為三元股份和麥當勞共同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雙方持股比例均為50%。
三元股份2003年上市,在當年的年報中,記者看到北京麥當勞被其定義為“聯營企業”,北京麥當勞董事會中,兩方股東各占3個席位,“均無單一控制權,屬共同控制”。三元股份表示,“考慮到本身并無經營美式快餐連鎖店之實質經驗,亦缺乏相關至管理人才及技術”,北京麥當勞日常經營和財務決策“主要均由美國麥當勞處理”。
這一財務投資的角色至今未變,當此次麥當勞出讓北京麥當勞50%股權時,三元股份宣布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上述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放棄的主要原因正是“北京麥當勞主營的快餐業務不屬于公司的主營業務。此次股權變動對公司沒有什么影響,和原來是一樣的,沒有變化”。
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三元股份對北京麥當勞50%股權的投資成本為7734萬元,對比麥當勞向香港麥當勞17.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來估算,三元股份這項長達25年的股權投資至少漲了21.63倍。不過,前述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接到進一步擴大股權比例或是退出投資的計劃。
或為“打包出售”鋪平道路
股權投資回報頗豐,不過梳理三元股份上市以來的年報卻發現,每一年的投資收益卻逐年下降,不甚理想。
這背后是北京麥當勞盈利能力持續減弱的寫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三元股份2007年至2015年年報發現,這九年來,北京麥當勞的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從11.6億元到2015年的28.3億元(50%股權對應營收)。但是,凈利潤卻顯著下滑,自2007年起逐年走高,2011年凈利潤為2.2億元(50%股權對應凈利),表現最好,隨后一路下滑,2015年為1352萬元(50%股權對應凈利),尤其是2014年曝出供應商福喜事件,北京麥當勞當年出現虧損逾一億元。
“麥當勞的經營情況也是我們考慮放棄優先購買權的一部分原因”,前述三元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坦言。
三元股份放棄,香港麥當勞接手,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分析稱,或許是麥當勞考慮整體處置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兩個市場的經營業務,為以后打包出售中國區特許經營權鋪平道路。
今年3月底,麥當勞宣布要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韓國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目的是找到長期的戰略投資者共同加速在當地市場的發展。對中國投資者的要求是“需要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具備獨特業務模式和競爭優勢,并與麥當勞擁有一致的價值觀和愿景”。
對此,業內認為麥當勞可能更看重新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在業務經營和品牌運營方面的能力。
當時麥當勞中國方面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主要是為達到特許經營餐廳比例95%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麥當勞在中國地區有超過2200家門店,其中只有約35%的門店是特許經營餐廳,其他均為直營店。相較之下,麥當勞在全球市場上被當地的特許人經營管理的餐廳超過80%。據麥當勞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其全球特許經營店利潤幾乎是直營店的3倍。
記者了解到,中國信達、 三元股份 、三胞集團等7家公司將為麥當勞在華特許經營權的二輪競標展開角逐,競購價格在20億美元到30億美元之間。
在朱丹蓬看來,中國公司如果獲得麥當勞的經營權,未來不僅將支付麥當勞品牌使用權等費用,同時還將每年支付一定的門店收入,這不僅降低了麥當勞在中國的開店成本,而且也提供給該公司持續的收入。
關于此次股權轉讓的考慮,記者已向麥當勞方面發去采訪郵件,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