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01 11:21:57
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在2016年~2017年內,需要分別壓減465萬噸和140萬噸粗鋼產能,兩公司將爭取在2016年年底,提前完成上述兩年的去產能目標任務。
每經編輯 邱德坤
寶鋼及武鋼的董秘辦工作人員此前都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上證所發出問詢函的具體答復,詳見公司公告。而在國慶節來臨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結束后,兩家公司終于給出答復,并計劃于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10月10日,開市起復牌交易。
9月30日晚間,寶鋼股份(600019,SH)與武鋼股份(600005,SH)同時發布公告,回復此前上證所問詢《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并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以下簡稱《吸收合并報告書》)當中,頗受關注的內容。
記者注意到,武鋼股份的債務問題,仍然是重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不過,在回復的問詢函中提到,上述兩家公司將爭取提前在今年年底完成2016年和2017年的去產能任務。
關注協同效應
寶鋼股份與武鋼股份公告稱,此前認為武鋼股份在資產交割的時間上出現沖突問題,實際上并不存在。據回復的問詢函內容顯示,武鋼股份資產、業務等相關的權利和義務轉移至武鋼有限,是在交割日前;涉及需辦理過戶、登記、備案等手續的資產轉移工作,則根據實際情況在交割日后十二個月內完成。
不過,在回復的問詢函中,披露了兩家公司取得相關債權人同意函的具體情況,以及對應的債務比例。其中作為本次重組的被吸收合并方,武鋼股份的債務問題依舊成為焦點。
據回復的問詢函內容,武鋼股份尚未取得業務往來一般債權人同意的債務金額為102.36億元,占武鋼股份母公司2016年6月30日業務往來一般債務總額的比例為50.12%。
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文中只提及了武鋼股份母公司的債務,是因為重組僅涉及母公司的債務轉移,需要取得債權人同意,子公司債權債務關系未發生變更,不涉及債務轉移。
同時,武鋼股份在回復的問詢函中表示,其財務狀況截至2016年6月30日,總資產約為958.69億元,凈資產約為274.79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約為385.56億元,包括54.91億元貨幣資金。因此,武鋼股份具備提前清償債務、正常履約或提供擔保的能力。
寶鋼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合并過程中,武鋼股份確實存在巨額債務,但在合并中并沒有什么虧不虧的,要看到兩家公司合并后的協同效應。而在制定1:0.56的換股吸收合并方案上,是以雙方合并公告日前20交易日的股價作為參考價,并乘以90%得出,方案的邏輯就是這樣的。
提前完成兩年去產能任務
寶鋼、武鋼要想完全進行合并,按照此前發布的《吸收合并報告書》,仍需三年左右的時間。卓創資訊分析師李祾譞認為,一般兩家鋼鐵公司合并后,其相應的合并效果要顯現出來,需要6年至8年的時間。
然而,此前預期兩家公司的協同效應,在當前已經顯現在去產能上面。
根據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壓減產能責任書的要求,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在2016年~2017年內,需要分別壓減465萬噸和140萬噸粗鋼產能。而兩家公司稱,將按照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壓減產能責任書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節點,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按質按量完成鋼鐵產能壓降的目標任務,壓縮產能計劃不會因合并而受影響。
兩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去產能政策,寶鋼股份、武鋼股份將爭取在2016年年底,提前完成上述兩年的去產能目標任務。
公開資料顯示,兩家公司的核心優勢產品包括,汽車用鋼、硅鋼、鍍錫(鉻)板、工程用鋼、高等級薄板等高端領域產品。而兩家公司同時表示,本次“去產能”主要針對的是落后產品的過剩產能,“去產能”工作本身就是公司產品戰略發展的需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