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就醫160裁員凍薪:一年多次調架構,盈虧仍未平衡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2 01:10:33

    目前以就醫160為代表的移動醫療平臺到底發展如何?行業又遇到了何種瓶頸?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還原就醫160裁員凍薪過程。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對移動醫療行業未來的走向給出了建議。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陳鵬麗    

    ◎每經記者 金喆 陳鵬麗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醫療產業已經成為投資的重要“風口”之一,互聯網巨頭BAT以及很多初創企業爭相進入這一領域。而今年以來,移動醫療行業的寒冬悄然而至。10月,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驟然辭世,隨后就醫160又被曝出裁員凍薪的消息。

    那么,目前以就醫160為代表的移動醫療平臺到底發展如何?行業又遇到了何種瓶頸?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還原就醫160裁員凍薪過程。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對移動醫療行業未來的走向給出了建議。

    多名被辭退員工在一互聯網上的宣泄,使國內知名移動醫療公司就醫160再度陷入“裁員+凍薪”風波。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就醫160是在新三板掛牌的深圳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遠科技,證券代碼:834750)旗下的移動醫療平臺。一名離職員工梁艷(化名)告訴記者,公司這次裁員毫無征兆,9月30日晚上突然接到公司郵件通知解除勞工合同。另外,9月份的工資和8月的報銷款至今沒有發放,“我們已經向深圳市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公司就裁員進行合法賠償。”

    梁艷還透露,公司在一年內多次調整業務架構,對醫院、患者推出的移動醫療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

    11月1日,就醫160公關部負責人回復記者采訪時,否認了資金運轉困難的說法,并解釋道,有部分員工未發放工資主要是因為公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同時公司正在實施股權激勵。關于離職員工的問題,均按照國家法規妥善處理。

    此外,寧遠科技10月25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核心骨干隊伍均保持穩定,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

    前員工:下午上班晚上就被裁創始人:人事變動是優化團隊

    繼今年8月份被曝出裁員后,9月30日晚上,“就醫160”再被曝出向部分員工發出裁員通知。“十一”過后,就醫160又通過郵件通知,公司實行凍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的工資將不再正常發放。

    “下午還在上班,晚上就突然接到郵件,和我解除勞動合同。”梁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在公司負責深圳醫院的關系維護和業務推進的工作,所在部門屬于公司的核心部門。

    梁艷向記者提供的一則“解除勞動協議通知”郵件截圖顯示,“由于目前業務情況,公司決定進行組織結構調整,公司特此書面通知您如下:公司在2016年10月30日開始,將解除與您的《勞動合同》。”

    根據梁艷的說法,公司擴張最快時有800多名員工,這次校招生很多被裁。記者隨后向通過校招進入就醫160的小王求證。他表示,在收到裁員通知后已找到其他工作,此前拖欠的工資也已發放。

    對于網上裁員傳聞,寧遠科技澄清公告稱相關傳聞并不屬實。公告顯示,截至10月25日,公司在職員工539人,公司核心骨干隊伍均保持穩定。公司今年入職的在校招生大多表現良好,公司已根據考核情況予以聘用。

    記者注意到,寧遠科技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員工人數為627人。按照澄清公告推算,在7月1日~10月25日期間,就醫160共計減少88人。

    就醫160創始人兼CEO羅寧政近日在接受健康界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的人事變動是出于優化團隊結構,盡快達到盈虧平衡,并將公司的人員力量往營收規模擴大的業務領域進行集中。

    截至11月1日,梁艷9月份的工資還沒有音訊。梁艷認為,拖欠工資的原因是因為“沒錢”。

    10月24日,就醫160相關人士向記者強調,公司目前經營穩定,每月回款情況良好,公司C輪融資的部分融資款5650萬元已經到賬,不存在“資金運轉困境”的情況。

    11月1日,該人士再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今年10月份有部分員工未發放工資,主要是因為公司目前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相關員工由于工作崗位變化,正在確定考核指標,同時公司正在實施股權激勵,這其中也會涉及認購份額與工資發放標準的調整。

    對此,梁艷稱,今年4月份開始公司對她所在的部門提出增加一項考核指標,通過考核就可以多發工資10%的獎金,但第三季度的考核一直沒有發放。

    離職員工:一年架構調超八次公司回應: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過去兩年,就醫160一度風光無限,先后獲得融資近3億元。而過去半年就醫160在不斷調整組織架構。

    據梁艷提供的公司內部郵件,寧遠科技從去年10月份起便開始內部組織架構調整。該郵件顯示,去年12月、今年3月、4月和8月,公司先后經歷6次組織架構調整。

    另一位已離職員工提供給記者的資料亦顯示,去年10月至今,就醫160至少發過8次郵件告知全體“小六”因公司業務發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最新日期顯示為今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電子商務部下分支出現了160藥房、健康商城等業務板塊。根據最新的組織架構圖,就醫160共有9個部門。

    梁艷說,就醫160的服務平臺對于患者來說是好項目,但很多業務都是免費使用,沒有收益,只有民營醫院的廣告和一些軟件收入。對于就醫160的困境,小王則認為,公司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歸結于擴張過快,這也導致公司過去一段時間頻繁調整架構。

    記者就梁艷提到的組織架構變化采訪就醫160,相關人士回應稱,不清楚8次調整的說法是如何算出來的,有待商榷。

    就醫160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占公司營業收入的近50%,公司前四大客戶均為金融機構目前核心業務之一的“全流程網上醫院”,今年已與近100家醫院達成合作,產生了千萬級的收入,是公司的現金流業務,未來將進一步有序壯大。

    寧遠科技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69.66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47.21%,歸屬于掛牌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151.91萬元,同比下滑189.27%。

    羅寧政透露,就醫160面向C端的健康商城電商業務正呈井噴式發展,公司有望在今年實現盈虧平衡,并于明年實現盈利。

    業內聲音

    一名移動醫療業務員的自述:醫院合作意愿不高 回款周期長

    ◎每經記者 金喆 陳鵬麗

    就醫160陷裁員凍薪風波,身在其中的人有何故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通過校招進入就醫160的小王,而他也在此次被裁之列。他表示,在收到裁員通知后已找到其他工作,此前拖欠的工資也已發放。

    小王與就醫160結緣,是在去年12月的秋季招聘會上,公司在開完宣講會的第二天,就通知他面試,當晚就與公司簽訂了一個雙方協議,“整個招聘流程只有一輪面試,聊完后面試官覺得我更適合銷售崗位,就建議我到另一個部門。”

    在小王看來,移動醫療行業很有發展前景,這家公司在行業里也很出名,他索性放棄其他公司的面試機會。

    據小王介紹,在原來的掛號業務基礎上,公司希望做全流程網上醫院,銷售的工作就是去跟醫院談、讓醫院把掛號、支付、就診等信息化平臺的運營全部承包給公司。“我個人認為這個模式很有發展前景,但推廣難度很大,醫院的積極性不高。”

    在整個對接過程中,小王發現移動醫療的平臺推廣遠不如自己當初設想的那么美好,醫院的合作意愿并不強烈,尤其是一些人滿為患的老牌三甲醫院,更不愿意投錢到這種支付平臺的建設上來。

    小王說,除了管事的院長,他跑得最勤的就是信息科,一周得跑好幾趟。比較下來,深圳地區的醫院較年輕化,院方接受程度比其他地方高,阻力小些,但到內地一些城市,約信息科主任就得好幾周。

    他從一些老同事口中收集到的情況是,業務談下來的周期特別長,平均時間至少在8個月以上,銀行回款的周期也在半年到一年左右?,F在其他移動醫療平臺也在爭奪這種模式,談判難度更大,有些醫院跟了大半年結果被其他公司搶走了。

    小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他這樣的新人而言,前期兩個月的工作還只是開頭,很難談成項目。即便最終能談下來,也并不代表公司能夠賺到錢。在整個平臺建設中,醫院不會提供資金,全由公司投入并負責之后的運營工作,但公司看中接入院方的入口,因此也愿意砸錢。

    據記者了解,盈利模式一直是移動醫療行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就醫160也不例外。

    小王說,在全流程醫院上,銀行只會一次性付給公司一百多萬的建設款,之后對醫院平臺的運營投入都是貼錢。而APP的日均流量很大,但遲遲無法變現,以前有一些民營醫院的廣告投入,但現在這部分收入也有所收縮。如果APP長期被民營醫院的廣告堆積,對平臺口碑傳播沒有過多益處。

    就醫160創始人兼CEO羅寧政在接受健康界采訪時也表示,整個移動醫療在中國的發展確實面臨挑戰,從商業角度來說,它目前比較缺乏有力的付款方。

    對于羅寧政稱今年底實現盈虧平衡的說法,小王認為,移動醫療必須解決流量變現的問題,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盡管公司管理層信心滿滿,但以現有的戰略和團隊,突圍還是有些難度。

    記者觀察

    流量變現和解決盈利模式是移動醫療平臺過冬關鍵

    ◎每經記者 金喆 陳鵬麗

    就醫160一篇情懷滿溢的“瘦身過冬”聲明,再度把輿論焦點拉回到移動醫療的資本寒冬中來。

    就醫160方面亦表示,近來整個移動醫療行業發展遇到各種困難,因為移動醫療是一個慢行業,短期實現盈利非常困難,這是行業的危機。但其認為,就醫160有信心也有能力渡過嚴冬,迎接春天的到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經歷了獲取用戶的初期階段,流量變現和盈利模式已經成為移動醫療平臺能否支撐到春天的關鍵。

    對此,金蝶醫療副總經理李朝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行業處于寒冬,但一個趨勢就是不論是“醫院+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醫院”,將來都會走向互聯網醫療,只是方式不一樣。

    熱錢正在慢慢散去

    今年開始,去年爭相涌入移動醫療平臺的熱錢正在慢慢散去,持續曝出的裁員消息給移動醫療行業蒙上陰影。

    同時,新的移動醫療公司想要融資的門檻陡然增高,前期已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也很難再吸引新的投資者。

    行業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5年,移動醫療企業總融資接近15億美元。而到今年,除了平安好醫生等四家大型平臺獲得較大融資外,幾乎沒有聽到更多融資的聲音。

    高特佳投資集團業務合伙人李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移動醫療平臺主攻的掛號業務不符合醫療人的思維,而是互聯網人的創業思維。因此,掛號APP只是將原來在醫院排隊的人群轉移到線上分流,并沒有解決醫療行業的痛點。

    資本收縮直接導致移動醫療集體過冬,一些還在前期商業模式探索的平臺甚至直接關門,還有一些仍在嘗試流量變現的最優方式。

    面對流量難以變現的困局,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商業模式是全行業的難題,現在大家都想清楚了,原來單獨的輕問診模式無法給平臺帶來大規模收入,來支撐整個移動醫療業務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美國移動醫療企業的客戶,一是醫院,美國的醫院愿意用移動醫療的產品,包括硬件、軟件甚至服務都買單,第二類買單方是醫生,美國的醫生是自由執業,他們會為了這種類似于就醫預約的產品來付費。美國ZOCDOC公司就采用向醫生收費的模式,目前已經盈利了。

    平臺轉型的兩大方向

    在“燒錢”模式不奏效后,很多移動醫療平臺的創業者開始反思,在這個專業度高、壟斷性強的行業,移動醫療要想走出來只能做醫院愿意做的生意。

    有業內人士將現在的移動醫療公司的競爭比作一場爬山比賽,最開始大家都在山底搶用戶流量,現在到了發力爭奪醫院資源的階段。

    記者采訪多個平臺后發現,這輪轉型主要分兩大方向:一種是互聯網醫院,就醫160、好大夫在線和微醫集團就是通過為醫院搭建在線問診平臺、提供用戶來做;另一種是金蝶醫療、就醫160在進行的業務——為醫院打造全流程的就診平臺,但醫院和患者免費使用,而是由銀行或第三方付費用給移動醫療平臺。

    一位在深圳某移動醫療平臺負責市場推廣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醫院的日常業務涉及大量的現金流水和存款業務,銀行愿意為這樣的優質客戶買單。而移動醫療公司在建設、運營平臺中基本賺不到錢,看中的是其背后的醫療資源。但是,醫院方面對全流程網上醫院的積極性并不高,這些看上去很好的業務推進難度很大。

    如果是這樣,移動醫療從此前景黯淡嗎?答案并非如此。記者采訪發現,無論是醫院內的信息化工作,還是在和信息科的對接上,院長們都在進行一次體驗式的改革。10月27日,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在中國管理全球論壇移動醫療高峰會上談到,一個明確的趨勢是,任何醫院如果現在不打破醫院圍墻,不做跟健康有關的延伸服務的話,就要落伍。寧波市第四醫院院長左偉也提到,醫院砸鍋賣鐵也要信息化。

    實際上,王杉在去年就曾炮轟過目前的移動醫療商業模式,稱讓公立醫院院長“瞧不上”移動醫療的原因,是互聯網公司沒有拿出已經成熟的、醫院必須買的東西。

    李朝明則表示,他所接觸的客戶中,不少三甲醫院對這類能提升就診效率的軟件平臺興趣很大,醫院有信息化改造的需求。

    對此,王航表示,網上醫院是整個行業都非常看好的方向,短期內業務推進難主要是因為用戶習慣尚未完全轉變。

    就醫160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移動醫療肯定會有很好的前景,因為醫療行業確實需要改變,互聯網用它的技術來改變這個行業,度過這個冬天迎來春天,這是必然的事情。但前提是首先保證現在能活下去,所以控制成本,提升收益,這是所有移動醫療公司應該做的首件大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金喆陳鵬麗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醫療產業已經成為投資的重要“風口”之一,互聯網巨頭BAT以及很多初創企業爭相進入這一領域。而今年以來,移動醫療行業的寒冬悄然而至。10月,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驟然辭世,隨后就醫160又被曝出裁員凍薪的消息。 那么,目前以就醫160為代表的移動醫療平臺到底發展如何?行業又遇到了何種瓶頸?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還原就醫160裁員凍薪過程。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對移動醫療行業未來的走向給出了建議。 多名被辭退員工在一互聯網上的宣泄,使國內知名移動醫療公司就醫160再度陷入“裁員+凍薪”風波。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就醫160是在新三板掛牌的深圳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遠科技,證券代碼:834750)旗下的移動醫療平臺。一名離職員工梁艷(化名)告訴記者,公司這次裁員毫無征兆,9月30日晚上突然接到公司郵件通知解除勞工合同。另外,9月份的工資和8月的報銷款至今沒有發放,“我們已經向深圳市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公司就裁員進行合法賠償?!? 梁艷還透露,公司在一年內多次調整業務架構,對醫院、患者推出的移動醫療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 11月1日,就醫160公關部負責人回復記者采訪時,否認了資金運轉困難的說法,并解釋道,有部分員工未發放工資主要是因為公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同時公司正在實施股權激勵。關于離職員工的問題,均按照國家法規妥善處理。 此外,寧遠科技10月25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核心骨干隊伍均保持穩定,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 前員工:下午上班晚上就被裁創始人:人事變動是優化團隊 繼今年8月份被曝出裁員后,9月30日晚上,“就醫160”再被曝出向部分員工發出裁員通知?!笆弧边^后,就醫160又通過郵件通知,公司實行凍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的工資將不再正常發放。 “下午還在上班,晚上就突然接到郵件,和我解除勞動合同?!绷浩G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在公司負責深圳醫院的關系維護和業務推進的工作,所在部門屬于公司的核心部門。 梁艷向記者提供的一則“解除勞動協議通知”郵件截圖顯示,“由于目前業務情況,公司決定進行組織結構調整,公司特此書面通知您如下:公司在2016年10月30日開始,將解除與您的《勞動合同》。” 根據梁艷的說法,公司擴張最快時有800多名員工,這次校招生很多被裁。記者隨后向通過校招進入就醫160的小王求證。他表示,在收到裁員通知后已找到其他工作,此前拖欠的工資也已發放。 對于網上裁員傳聞,寧遠科技澄清公告稱相關傳聞并不屬實。公告顯示,截至10月25日,公司在職員工539人,公司核心骨干隊伍均保持穩定。公司今年入職的在校招生大多表現良好,公司已根據考核情況予以聘用。 記者注意到,寧遠科技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員工人數為627人。按照澄清公告推算,在7月1日~10月25日期間,就醫160共計減少88人。 就醫160創始人兼CEO羅寧政近日在接受健康界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的人事變動是出于優化團隊結構,盡快達到盈虧平衡,并將公司的人員力量往營收規模擴大的業務領域進行集中。 截至11月1日,梁艷9月份的工資還沒有音訊。梁艷認為,拖欠工資的原因是因為“沒錢”。 10月24日,就醫160相關人士向記者強調,公司目前經營穩定,每月回款情況良好,公司C輪融資的部分融資款5650萬元已經到賬,不存在“資金運轉困境”的情況。 11月1日,該人士再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今年10月份有部分員工未發放工資,主要是因為公司目前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相關員工由于工作崗位變化,正在確定考核指標,同時公司正在實施股權激勵,這其中也會涉及認購份額與工資發放標準的調整。 對此,梁艷稱,今年4月份開始公司對她所在的部門提出增加一項考核指標,通過考核就可以多發工資10%的獎金,但第三季度的考核一直沒有發放。 離職員工:一年架構調超八次公司回應: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過去兩年,就醫160一度風光無限,先后獲得融資近3億元。而過去半年就醫160在不斷調整組織架構。 據梁艷提供的公司內部郵件,寧遠科技從去年10月份起便開始內部組織架構調整。該郵件顯示,去年12月、今年3月、4月和8月,公司先后經歷6次組織架構調整。 另一位已離職員工提供給記者的資料亦顯示,去年10月至今,就醫160至少發過8次郵件告知全體“小六”因公司業務發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最新日期顯示為今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電子商務部下分支出現了160藥房、健康商城等業務板塊。根據最新的組織架構圖,就醫160共有9個部門。 梁艷說,就醫160的服務平臺對于患者來說是好項目,但很多業務都是免費使用,沒有收益,只有民營醫院的廣告和一些軟件收入。對于就醫160的困境,小王則認為,公司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歸結于擴張過快,這也導致公司過去一段時間頻繁調整架構。 記者就梁艷提到的組織架構變化采訪就醫160,相關人士回應稱,不清楚8次調整的說法是如何算出來的,有待商榷。 就醫160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占公司營業收入的近50%,公司前四大客戶均為金融機構目前核心業務之一的“全流程網上醫院”,今年已與近100家醫院達成合作,產生了千萬級的收入,是公司的現金流業務,未來將進一步有序壯大。 寧遠科技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69.66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47.21%,歸屬于掛牌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151.91萬元,同比下滑189.27%。 羅寧政透露,就醫160面向C端的健康商城電商業務正呈井噴式發展,公司有望在今年實現盈虧平衡,并于明年實現盈利。 業內聲音 一名移動醫療業務員的自述:醫院合作意愿不高回款周期長 ◎每經記者金喆陳鵬麗 就醫160陷裁員凍薪風波,身在其中的人有何故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通過校招進入就醫160的小王,而他也在此次被裁之列。他表示,在收到裁員通知后已找到其他工作,此前拖欠的工資也已發放。 小王與就醫160結緣,是在去年12月的秋季招聘會上,公司在開完宣講會的第二天,就通知他面試,當晚就與公司簽訂了一個雙方協議,“整個招聘流程只有一輪面試,聊完后面試官覺得我更適合銷售崗位,就建議我到另一個部門?!? 在小王看來,移動醫療行業很有發展前景,這家公司在行業里也很出名,他索性放棄其他公司的面試機會。 據小王介紹,在原來的掛號業務基礎上,公司希望做全流程網上醫院,銷售的工作就是去跟醫院談、讓醫院把掛號、支付、就診等信息化平臺的運營全部承包給公司?!拔覀€人認為這個模式很有發展前景,但推廣難度很大,醫院的積極性不高。” 在整個對接過程中,小王發現移動醫療的平臺推廣遠不如自己當初設想的那么美好,醫院的合作意愿并不強烈,尤其是一些人滿為患的老牌三甲醫院,更不愿意投錢到這種支付平臺的建設上來。 小王說,除了管事的院長,他跑得最勤的就是信息科,一周得跑好幾趟。比較下來,深圳地區的醫院較年輕化,院方接受程度比其他地方高,阻力小些,但到內地一些城市,約信息科主任就得好幾周。 他從一些老同事口中收集到的情況是,業務談下來的周期特別長,平均時間至少在8個月以上,銀行回款的周期也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現在其他移動醫療平臺也在爭奪這種模式,談判難度更大,有些醫院跟了大半年結果被其他公司搶走了。 小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他這樣的新人而言,前期兩個月的工作還只是開頭,很難談成項目。即便最終能談下來,也并不代表公司能夠賺到錢。在整個平臺建設中,醫院不會提供資金,全由公司投入并負責之后的運營工作,但公司看中接入院方的入口,因此也愿意砸錢。 據記者了解,盈利模式一直是移動醫療行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就醫160也不例外。 小王說,在全流程醫院上,銀行只會一次性付給公司一百多萬的建設款,之后對醫院平臺的運營投入都是貼錢。而APP的日均流量很大,但遲遲無法變現,以前有一些民營醫院的廣告投入,但現在這部分收入也有所收縮。如果APP長期被民營醫院的廣告堆積,對平臺口碑傳播沒有過多益處。 就醫160創始人兼CEO羅寧政在接受健康界采訪時也表示,整個移動醫療在中國的發展確實面臨挑戰,從商業角度來說,它目前比較缺乏有力的付款方。 對于羅寧政稱今年底實現盈虧平衡的說法,小王認為,移動醫療必須解決流量變現的問題,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盡管公司管理層信心滿滿,但以現有的戰略和團隊,突圍還是有些難度。 記者觀察 流量變現和解決盈利模式是移動醫療平臺過冬關鍵 ◎每經記者金喆陳鵬麗 就醫160一篇情懷滿溢的“瘦身過冬”聲明,再度把輿論焦點拉回到移動醫療的資本寒冬中來。 就醫160方面亦表示,近來整個移動醫療行業發展遇到各種困難,因為移動醫療是一個慢行業,短期實現盈利非常困難,這是行業的危機。但其認為,就醫160有信心也有能力渡過嚴冬,迎接春天的到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經歷了獲取用戶的初期階段,流量變現和盈利模式已經成為移動醫療平臺能否支撐到春天的關鍵。 對此,金蝶醫療副總經理李朝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行業處于寒冬,但一個趨勢就是不論是“醫院+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醫院”,將來都會走向互聯網醫療,只是方式不一樣。 熱錢正在慢慢散去 今年開始,去年爭相涌入移動醫療平臺的熱錢正在慢慢散去,持續曝出的裁員消息給移動醫療行業蒙上陰影。 同時,新的移動醫療公司想要融資的門檻陡然增高,前期已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也很難再吸引新的投資者。 行業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5年,移動醫療企業總融資接近15億美元。而到今年,除了平安好醫生等四家大型平臺獲得較大融資外,幾乎沒有聽到更多融資的聲音。 高特佳投資集團業務合伙人李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移動醫療平臺主攻的掛號業務不符合醫療人的思維,而是互聯網人的創業思維。因此,掛號APP只是將原來在醫院排隊的人群轉移到線上分流,并沒有解決醫療行業的痛點。 資本收縮直接導致移動醫療集體過冬,一些還在前期商業模式探索的平臺甚至直接關門,還有一些仍在嘗試流量變現的最優方式。 面對流量難以變現的困局,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商業模式是全行業的難題,現在大家都想清楚了,原來單獨的輕問診模式無法給平臺帶來大規模收入,來支撐整個移動醫療業務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美國移動醫療企業的客戶,一是醫院,美國的醫院愿意用移動醫療的產品,包括硬件、軟件甚至服務都買單,第二類買單方是醫生,美國的醫生是自由執業,他們會為了這種類似于就醫預約的產品來付費。美國ZOCDOC公司就采用向醫生收費的模式,目前已經盈利了。 平臺轉型的兩大方向 在“燒錢”模式不奏效后,很多移動醫療平臺的創業者開始反思,在這個專業度高、壟斷性強的行業,移動醫療要想走出來只能做醫院愿意做的生意。 有業內人士將現在的移動醫療公司的競爭比作一場爬山比賽,最開始大家都在山底搶用戶流量,現在到了發力爭奪醫院資源的階段。 記者采訪多個平臺后發現,這輪轉型主要分兩大方向:一種是互聯網醫院,就醫160、好大夫在線和微醫集團就是通過為醫院搭建在線問診平臺、提供用戶來做;另一種是金蝶醫療、就醫160在進行的業務——為醫院打造全流程的就診平臺,但醫院和患者免費使用,而是由銀行或第三方付費用給移動醫療平臺。 一位在深圳某移動醫療平臺負責市場推廣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醫院的日常業務涉及大量的現金流水和存款業務,銀行愿意為這樣的優質客戶買單。而移動醫療公司在建設、運營平臺中基本賺不到錢,看中的是其背后的醫療資源。但是,醫院方面對全流程網上醫院的積極性并不高,這些看上去很好的業務推進難度很大。 如果是這樣,移動醫療從此前景黯淡嗎?答案并非如此。記者采訪發現,無論是醫院內的信息化工作,還是在和信息科的對接上,院長們都在進行一次體驗式的改革。10月27日,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在中國管理全球論壇移動醫療高峰會上談到,一個明確的趨勢是,任何醫院如果現在不打破醫院圍墻,不做跟健康有關的延伸服務的話,就要落伍。寧波市第四醫院院長左偉也提到,醫院砸鍋賣鐵也要信息化。 實際上,王杉在去年就曾炮轟過目前的移動醫療商業模式,稱讓公立醫院院長“瞧不上”移動醫療的原因,是互聯網公司沒有拿出已經成熟的、醫院必須買的東西。 李朝明則表示,他所接觸的客戶中,不少三甲醫院對這類能提升就診效率的軟件平臺興趣很大,醫院有信息化改造的需求。 對此,王航表示,網上醫院是整個行業都非??春玫姆较?,短期內業務推進難主要是因為用戶習慣尚未完全轉變。 就醫160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移動醫療肯定會有很好的前景,因為醫療行業確實需要改變,互聯網用它的技術來改變這個行業,度過這個冬天迎來春天,這是必然的事情。但前提是首先保證現在能活下去,所以控制成本,提升收益,這是所有移動醫療公司應該做的首件大事。
    就醫160裁員凍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