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9 21:54:07
“信達欺詐,血本無歸”、“信達失責,歸還本息”等字樣的橫幅和告示牌,出現在了8月14日信達新興財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門口。追溯這場小規模維權行動的源頭——一個到期快一年的資管產品,迄今為止,它的投資者卻尚未收到任何一筆本金或利息的兌付。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芮秋
每經記者 芮秋 每經編輯 肖鴻月
2017年8月14日,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5樓,信達新興財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新興資產)門口。14位投資者聚集在這里,手持“信達欺詐,血本無歸”、“信達失責,歸還本息”等字樣的橫幅和告示牌,進行小規模維權行動。
這些投資者都來自同一個投資項目,即信達新興資產旗下名為“信達新興資產——深圳美賽達并購重組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的資管產品。該產品成立于2014年11月27日,合同期限2年,已于2016年11月27日到期。不過迄今為止,項目投資者尚未收到任何一筆本金或利息的兌付。
更令人吃驚的是,雖然成立不過4年時間,但信達新興資產旗下產品卻已多次被曝出兌付危機等問題,加上這次已是第5例。為了抽絲剝繭、還原本次事件真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以“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為綱,來復盤整個事件的經過。
把時間軸往回撥,2014年可以被視為當之無愧的“車聯網元年”。無論是2014年初美國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4月的北京車展,還是11月的廣州車展,車企們紛紛推出有聯網功能的汽車產品,“互聯網汽車”的名號在這一年打響。
乘著這股東風,和車聯網相關的投資也驟然火熱起來,專業投資機構的身影閃現其中,信達新興資產就是之一。從2014下半年開始,“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的線上線下營銷密集面世。投資者李小姐(化名)就是在深圳一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看到了該項目的營銷材料,仔細斟酌后決定購買。
“這個項目介紹上,說有10%的固定收益,如果成功上市,收益最高可以到20%,而且發行方背景可靠,介紹里的各種風控措施也都很完善。我當時想,這能有什么問題,就很爽快地買了。”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項目推介資料和資產管理合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幾個項目要點:
在投資人收益方面,若美賽達重組上市成功,則具體分配順序為:優先級份額收益(達到年化收益率10%/年)+優先級份額本金→優先級份額收益(包含已分配的收益累計達到年化收益率15%/年)→劣后級份額本金→優先級份額收益(包含已分配的收益累計達到年化收益率20%/年)→剩余收益全部作為劣后級份額收益。
而美賽達如果上市失敗,則具體分配順序為:優先級份額收益(達到年化收益率10%/年)+優先級份額本金→劣后級份額本金→剩余收益全部作為劣后級份額收益。
優先級份額收益擬定每年度分配一次,其他收益在“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投資目的實現(上市并購完成且將計劃財產變現)時分配;劣后級份額收益在項目投資目的實現(上市并購完成且將計劃財產變現)時一次性分配。
投資者還出具了一份據稱由信達新興資產提供的美賽達盡調報告,個中數據顯示了該公司良好的經營情況和發展前景,并指出2家上市公司都有強烈收購意愿。當年11月27日,“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正式成立,最終規模為2.392億元,其余情況與上述材料基本一致。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直到2015年一則重大事項臨時公告的發布,打破了表面上的平靜。
若想查看盡調報告、審計報告、資產管理合同和推介資料,請關注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回復關鍵詞“信達新興”即可獲得。
按照合同約定,融資方美賽達應該在第一期委托貸款發放滿2015年11月26日前(含26日),支付“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第二筆委貸利息,共計1858.1萬元。不過到了這一天,投資人沒有收到美賽達付息的通知,反而在11月27日等來了信達新興資產對該項目的重大事項臨時公告——截至利息到期日,融資方仍未將該筆委貸存入信達新興資產的指定賬戶,已構成違約。
在這則公告中,信達新興資產表示,在收到美賽達《支付利息通知函》回函并明確表示無法按時支付利息后,立即與其就付息事宜進行了溝通;同時,向項目投資顧問北京和達開元投資發函,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美賽達短期信用風險。不過從后續進展來看,這些“溝通”、“措施”都沒有產生實際作用。
回顧整個事件,這里似乎是風暴的源頭,只是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回過神來。另一位投資者嚴先生(化名)表示,多數人一開始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且考慮到信達新興資產背后母公司的實力也都認為沒必要擔心,“信達(新興資產)說他們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也就接受了”。
在發給“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投資者的2015年一季度管理報告中,信達新興資產稱,已完成資產抵押、股權質押等風控手續作為放款的前提。“截至2014年12月底,美賽達將其位于東莞的研發中心研發樓共五棟,作為債權部分的抵押擔保,抵押物全部為第一順位抵押,抵押率不超過50%;融資方實際控制人莊亮、易潤平及深圳市美賽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連帶保證擔保。同時,莊亮、易潤平已將其持有的美賽達27.27%的股權質押到我公司名下,質押手續已辦理完畢。”
彼時,讓項目投資者感到放心的原因還有一點。2015年4月17日,永太科技發布公告稱,將對美賽達進行增資,還對信達新興資產的盈利、估值等情況做了公布,原文如下:“經友好協商,交易各方同意美賽達本次增資前的整體估值為81000萬元,即美賽達2015年度承諾凈利潤數6500萬元的12.46倍市盈率。根據上述估值水平,永太科技擬以現金方式對美賽達增資20250萬元,占美賽達增資完成后20.00%的股權比例……其中,增加注冊資本5440萬元,其余14809.96萬元進入資本公積。”此后,永太科技先向美賽達增資了1.05億元。
“勢頭看起來很好,以至于第一次付息就違約,大家也沒有引起重視。”嚴先生的話或許代表了大部分投資者的真實想法。
事實證明,很多看似獨立的跡象背后,其實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振翅,可能正是兩星期后德克薩斯那場龍卷風的源頭。
事情真正開始急轉直下是在進入2016年之后。這一年的大年初一是在公歷2月8日,進入猴年還沒幾天,2月17日,永太科技旋即公布了《關于調整對美賽達增資方案的議案》,將由原方案擬增資金額2.025億元調整為增資1.05億元,擬持有美賽達股權比例由20%相應調整為10.5%。
換句話來說,剩下的這1億元不給了,其余的股份也不打算要了。對于美賽達和信達新興資產來說,這無異于當頭一棒。
至于永太科技緣何“反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致電永太科技,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信達新興資產也在給我們的回復中表示,“我司未收到永太科技關于美賽達股權的收購意向函件”。不過市面上的猜測卻沒有停止,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或是因為該公司與信達新興資產的價格沒有談攏,“相關人等都覺得前面賣的部分太便宜,還想賣更高價,最后沒有談成”。這樣的變故似乎成了壓垮美賽達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信達新興資產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管理報告中,就對美賽達當季的經營狀況有這樣一段描述:“報告期內由于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及汽車相關產業不景氣的影響,融資方經營遇到困難,銷售額下降。截止2015年8月份,融資方凈利潤虧損22801285.56元(財務數據未經審計)。”2015年底就有美賽達拖欠員工工資的事件曝出,到了2016年這家公司更是被大量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等負面消息纏身。2016年5月24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終審判決,判定美賽達于判決生效十日之內向其供應商廣聯賽訊返還貨款2300萬元并支付違約金,由此拉開了“討薪”、“討債”的大幕。
直到這個時候,“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的大部分投資者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從之前的單個與信達新興資產溝通,逐漸走向抱團。在互相通氣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此前并未注意的細節,例如在據稱是信達新興資產提供的盡調報告中,提供的數據與深圳邦德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美賽達審計報告有多處并不符合,甚至大相徑庭。比如在盡調報告中,2013年度美賽達的凈利潤和營業利潤分別是2731.52萬元和728.30萬元,而審計報告中相對應的數字卻分別是-7848.66萬元、-9851.87萬元,近億元的差距令人大跌眼鏡;除此之外,在存貨等數據上也存在不小偏差。
部分投資者開始頻繁向信達新興資產求問解決辦法,得到的回復也是大同小異,那就是等。其實在2015年第一次付息違約發生后,信達新興資產在給投資者發布的公告中就提出了主要應對措施——與相關方磋商、尋找其他上市公司收購美賽達等,而這一找就是一年。直到2016年10月25日,信達新興資產才有了進一步的動作——申請當地法院執行美賽達實際控制人的質押股份以及位于東莞市松山湖的抵押物。
到了2016年11月,“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面臨到期,信達新興資產提前發布了可能到期無法兌付的提示公告,進而在到期后宣布項目到期終止并進入清算期。不過迄今為止,投資者稱自己“一分錢都沒有看到”。
信達新興資產方面向記者表示,“深圳美賽達并購重組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于2014年11月27日成立,并在監管機構備案(備案編碼:S92335),存續期24個月,由于本計劃的交易對手美賽達的實際控制人內部經營管理不善,未能按預期完成并購重組,形成實質違約,導致本計劃投資款項未能按期回收,致使本計劃于2016年11月26日到期進入清算程序后,賬上無現金資產可供分配。鑒于此,我司正竭盡全力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仲裁、訴訟等合法途徑進行資產處置,最大限度的維護資產委托人的合法利益,相關程序正在進行中。我司已及時并將繼續向資產委托人詳實披露各項仲裁、訴訟的具體進展情況。”
不過對于仲裁、訴訟的最新進展,信達新興資產方面并未透露。
事實上,此次參與維權的多位投資者都不是第一次來到外經貿大廈5樓的,上文提到的嚴先生已經先后三次從外地趕來,找信達新興資產維權,但幾乎都是無功而返。“面對投資人的訴求,信達(新興資產)一直保持沉默,在投資者看來,他們的策略就是拖。他們認為根據合同處置資產,有多少是多少,絲毫不談自己的責任。其實這個項目的投資者都是相對比較有經驗的,投資有風險、失敗了我們認,但如果項目存在數據造假、風控失效這些問題,那么肯定應該承擔責任。”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底,信達新興資產公告稱,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裁決暫不對抵押權進行執行,其將另行按照《委托貸款借款合同約定》申請仲裁。今年3月,最終裁決書駁回了上述申請,具體原因為,“法院認為昆侖銀行與我司為委托合同關系,我司與借款人美賽達為借款合同關系,但該案中《他項權證》中抵押人為昆侖銀行,在各相關方之間關于借款合同、抵押權的主體并不同一的情況下要求實現擔保物權,將不予準許”。
作為第一順位抵押,竟然因為上述原因無法執行抵押權,顯然讓投資者內心又涼了一截。在此之后,信達新興資產才向貿仲委提起了仲裁,截至發稿仍未有仲裁結果。
相比之下,永太科技今年1月就接到了臺州仲裁委員會的受理通知書,并于8月拿到了仲裁結果——裁決美賽達在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十日內,以1.22億元現金的方式向永太科技回購其所持有美賽達的股份。
“抵押的債權是一個億,優先級本金1.6個億,要還本金都很困難,后面還有無數人在排隊。股權部分的投資也挺大的,現在肯定是分文不值,不用想了。如果按信達新興資產原來描述的企業經營良好,加上這個項目和永太科技2015年投入的3.4億真金白銀,信達新興資產財務總監又盡職監控每筆資金,不可能到2015年11月就連1000萬利息都給不出來,到了2016年徹底崩盤。”嚴先生表示。
另一位曾經賣出該產品給客戶的第三方理財經理則分析,如果項目50%債權的部分第一順位可以回來,投資者還能拿回一半的本金,“其他的回到公司清算,還不夠賠償員工的,工廠應該也已經被供應商拆完了”。
信達新興資產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復中稱,“本計劃為并購基金,而非保本保收益資產管理產品,相關的投資風險已通過風險揭示書及資產管理合同進行明確告知。我司正在盡全力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仲裁、訴訟等合法途徑進行資產處置,最大限度的保護資產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說到這里,雙方的分歧已經相當明晰——投資者要求信達新興資產承擔責任、實現兌付,而機構因為“豪賭”交易對手并購重組的失敗無法滿足這一要求,甚至美賽達實際控制人莊亮、易潤平都在今年進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賴”。整個事情就像陷入了一場死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成立時間不算長,但信達新興資產近年來出現過問題的項目卻不在少數。僅媒體曝光過的便有“北京亞奧果嶺假日房地產投資專項管理計劃”、“北京世界名園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西安中登文景時代項目”和“南京銀河灣歡樂城項目”,加上此次的“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總共出現了5例,堪稱業內罕見。
至于在“信達新興資產美賽達項目”中,信達新興資產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基金子公司的風控到底是怎么做的,我們也將繼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