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7 22:39:5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中國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一些金融亂象的頻發,使得風險監管的急迫性不斷上升。而在深圳,這個中國金融中心之一的城市,金融風險防控尤其引人重視。
根據深圳證監局2016年監管年報顯示,含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期貨公司資管及備案的私募基金在內,深圳資管行業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約占全國的1/4。
“這么大體量的金融市場,如何做好風險防控,是我們必須要扛起來的重任。”深圳證監局近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同時了解到,為了應對相對嚴峻的風控形勢,深圳證監局目前已經轉型成風險導向型監管 ,建立了證券、資管、私募三大大數據監管平臺,做到了對資管行業360度監控。
風控形勢相對嚴峻
在資本市場,金融風險防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對于作為監管層的中國證監會和各地證監局來說,尤其如此。金融市場體量較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地方證監局更是面臨較大的風控壓力。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含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及備案的私募基金在內,深圳資產管理行業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約占全國的1/4。
具體來看,截至2016年末,深圳共有證券公司20家。證券分公司71家,證券營業部366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駐深代表處8家。期貨公司13家,期貨公司分公司9家,期貨營業部49家。公募方面,截至去年,深圳有基金公司26家,管理公募基金 1241只,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在私募方面,截至2016年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3544家,較2015年的4564家有所減少,但備案的私募基金達到8300只,較2015年末增加了4471只,實繳規模達到1.18萬億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面對如此大體量的資管規模,如何保障轄區資本市場安全成為深圳證監局面臨的重大考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么大體量的資本市場,如何做好風控,是我們必須要扛起來的重任。過去我們的監管存在三大痛點,包括重合規輕風險、監管碎片化以及人工判斷,因此我們這兩年不斷的做出各種嘗試和改變,希望能更加有效的監管。”深圳證監局機構監管處人士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三大監管系統成型
龐大的業務規模,以及數量眾多的從業機構,給深圳證監局帶來了巨大監管壓力。
“業務規模不斷攀升令局里面臨很大監管壓力,人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改變原有監管思路,通過技術化手段加以革新,人員超負荷運轉但監管乏力的問題很難避免。”上述深圳證監局相關人士指出。
“對機構的監管,我們過去都是人工,依賴經驗借鑒。為了減少人工依賴,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初步建立了證券公司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資管業務報送分析系統、私募基金風險監管信息平臺三大系統。”上述深圳證監局相關人士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深圳證監局介紹,具體來看,對證券公司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該局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了系統運行情況獨立評估,對指標體系、報表體系等進行優化調整,引入市場風險壓力測試,并且每月編制風險監測分析月報,對風險監測信息進行非現場、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核查。
在資管業務監管上,為實現由“人工判斷型”監管向“技術導向型”監管轉變,深圳證監局建立并優化持牌機構資管業務報送與分析系統。 資管業務報送及分析系統是將資管合同要素進行字段分解,要求機構報送原始數據,從產品要素、合作機構、資金來源、投資方向等多維度定量監測風險。
另外,私募這些年發展很快,對私募的監管亦顯得十分重要。2016年,深圳證監局與前海管理局建立私募基金監管協作機制,利用私募基金風險監管信息平臺整合政府信用信息、業務信息及輿情信息,將近4000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逾萬只備案產品信息與工商、稅務、法院等近十幾萬條公共信息進行交叉校驗,摸排風險。
記者注意到,深圳證監局監管升級的背后亦折射出監管層思路的轉變,即從合規導向轉向風險導向,重點從事后監管轉向事中監管、事前預警。
“監管架構按風險導向調整,券商、資管、私募三大系統紛紛建立。從事后監管轉向事中,從合規轉向風險監管,深圳資本市場的監管轉型正在慢慢成熟。”上述證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