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6 21:49:21
今年,江西房企新力地產正式將總部遷入上海,并喊出了“預計三年左右時間闖入千億俱樂部”的目標。要達到如此規模,需要快速開展全國布局,搶占一線城市席位,不過其在被視為中心的兩大城市——上海和深圳均無子落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盧祥勇
隨著一大波房企接連喊出“進軍千億”的口號,江西房企新力地產也一改往日的低調作風頻頻發聲,并喊出了“預計三年左右時間闖入千億俱樂部”的目標。
資料顯示,自2010年新力在南昌落下第一個項目起,公司銷售額從2011年的不到3億,發展到2015年的35.1億元,再到今年的數百億銷售額,速度的確亮眼。不過,鑒于2017年新力地產的銷售設定在“目標300億、沖刺400億”,沖刺千億意味著其必須一直保持這樣的超高速,每年以至少80%的增長率前行。
在今年6月將總部搬至上海以后,新力“加速”的想法就已不言而喻,不過其在被視為中心的兩大城市——上海和深圳均無子落點。據新力地產透露,重點運營環線城市依然是企業目前的策略,不過面對速度和規模的壓力,新力地產將如何要做好風控和規模擴張的平衡?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6年新力地產銷售額161億,進入房企百強,截止今年10月,新力地產累計銷售金額為301億。
新力地產客戶價值中心總經理薛金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集團目前的土地儲備達到1700多萬平米,今年的目標是沖擊400億。薛金江告訴記者,新力明年的目標是700億~800億,2019年沖擊千億游刃有余。
目標如是,但要實現它,前提則是新力地產必須保證2017年的增勢——若以今年全年400億的目標值計算,新力地產差不多要以每年80%的速度遞增。
2016年~2017年間,新力地產銷售額增長了2.48倍。這一年以來,新力完成了南昌、上海、昆山、蘇州、惠州、長沙、廣州、武漢和深圳等13個城市的布局,并于今年6月正式將總部遷入上海。
記者統計獲悉,目前新力地產在珠三角重兵布局的是惠州,2017年新進廣州落子新力琥珀園;在華東區域,目前新力的業務分布在蘇州、無錫、昆山共計6個項目,深圳、上海兩大“中心”均無項目落子。就目前新力地產的項目布局而言,13個城市中能夠產生銷售貢獻的依然是環一線和環二線城市。
圖/新力地產官網
新力地產表示,公司謀求“以南昌為中心的中部區域拓展,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拓展,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拓展”的多區域同步發展格局。
“這類城市存在調控風險,即一旦樓市下行極容易快速沒有交易量,重倉這類區域的企業就可能陷入困境,那么財務等各種壓力會接踵而來。”資深房地產專家薛建雄認為,一旦市場呈現下行,不僅會出現資金鏈問題還會暴露企業的管理問題。企業擴張速度過快,團隊凝聚力勢必受影響,而一旦凝聚力不夠,供應商、購房者方面都會引出非常多問題,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感染”企業影響正常運營。
快速開展全國布局,搶占一線城市席位,或是新力地產等非一線城市起家的房企降低風險、擴大發展的選擇。
從目前新力地產的項目排布看,未來要保持今年的超速發展,新力或必須在尚未落子的一線城市布點,同時要保證環線城市的步伐速度。新力地產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希望能在上海獲取一到兩塊核心地段地塊。在拿地方式上,優先考慮以合作的方式進行,遇到合適的地才會進,短期不會在土拍市場中去PK價格。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從近期一線城市已出讓的土地看來,現在外來企業在上海拿地拿項目越來越難了。
所以,新力地產在回復函中表示,目前公司的重點仍是做好環上海的項目,“一來幫助我們摸清市場,二來逐步吸納上海的優秀人才,三來能把我們從江西帶來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客戶。”
對于新力地產“進軍千億”的規劃,張波直言,“‘千億’是實實在在的企業全國化的‘入場券’,現在如果進不來千億陣營,未來或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萎縮。”不過現在留給地方企業的空間已經不寬綽。張波給出的建議是,除了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尤其是熱點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要同步關注,它們是當一二線城市步入存量房市場后的“新生力軍”,不過現在很多大開發商已經將觸角伸入了,競爭壓力也在增加。
張波同時提醒道,在沖刺千億過程中,房企必須要做好風控和規模擴張的平衡。“步子邁大了,基礎不牢固,風險自然隨之增大。無論是兼并還是搶地,都離不開資金杠桿,在金融機構縮表的大背景下,超80%的企業都將面臨融資風險,如果規模吹到膨脹甚至爆裂,就可能倒在千億的跑道上。”
在薛金江看來,新力在追逐規模的同時也保持了足夠的理性。比如新力地產進的都是一線城市和周邊城市,市場的供需關系和市場環境都很健康,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