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0 00:30:21
第十二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多名嘉賓就中企全球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富國富民資本集團董事長王世渝認為,中國已進入了一個完全全新的全球化時代,即已進入到第三次全球化,在這次全球化中,中國將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文多
第十二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從理念構想到人心聚合,從頂層設計到項目落實,成績亮眼,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參與其中,這也給各國的企業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機遇與挑戰共存。
6月19日,在以“中國走向全球化,全球視角下的一帶一路”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來自近20個國家的數百位海內外知名學者、企業領袖、外國使節及國際商務專家,深入探討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的全球化經歷了從貿易全球化到資本全球化的時代。”在企業界代表富國富民資本集團董事長王世渝看來,中國已進入了一個完全全新的全球化時代,即已進入到第三次全球化,在這次全球化中,中國將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王世渝認為,中國跟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是產業協同性的互補關系,中國缺少什么東西,它就會進口什么東西,中國有優勢的地方,就會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去開展合作,所以通過這種“三鏈關系”的變化,中國企業可在這個過程當中尋求到一些主動的方法,而不是被動的方法來處理。
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則指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當前全球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無論是發展平等互利的國際貿易關系,還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中國企業都是最重要、最為具體的踐行者。
王華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大致已經走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溫州商人為代表的草根企業家,借助上世紀80年代末劇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第二個階段是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基礎建設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國企業一方面在國際資源市場日益活躍,另一方面將中國的基礎建設能力向全球輸出;第三個階段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之后,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對中國經濟全球化進行了體系化的布局。
那么,“一帶一路”倡議視角下的中國企業到底該如何進行“全球化”?從目前整個全球化的角度來看,整個全球的產業鏈重塑已成為必然趨勢。
“目前來看,在‘一帶一路’里面的投資和建設,主要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但只在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華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袁志剛認為,更關鍵是要做到‘東西聯動’,我們的西面是新興經濟體,我們的東面是美國,以及美國再往東的歐洲,所以‘東西聯動’應在整個全球的框架下。”
袁志剛表示,基于此,“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在“東西聯動”中,徹底融入全球化,在這個融合過程中,既需要與發達國家重新鍛造產業鏈,也需要跟新興經濟體聯動。“除此外,目前重要就是國內的服務業也要開放。我們應該通過更高程度的開放,來倒逼中國經濟的改革。”
那么,作為在走出去方面已有10年以上成熟經驗的先行者,吉利汽車在全球化之路及海外并購的探索之路上有何分享?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吉利其實在一開始,哪怕在做低端汽車的時候,就已在放眼全球了,“不能僅靠低成本來競爭,我們現在要靠高技術、高質量、高服務,并且高品牌來競爭。”
在楊學良看來,只有全面綜合了品牌打造、技術融合、體系提升等諸多因素的國際化才是未來全球化視野下的探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