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2-27 06:53:58
美國債務上限將于3月2日重啟,國會預算辦公室警告稱,如果沒有及時提高債務上限,美財政部將在本財年9月30日結束前后“沒有現金可用”。在財政部耗盡所有“非常規”的權宜之計后,美國可能在今年早秋面臨公共債務償付的困境。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市場的目光聚焦在貿易局勢、美聯儲貨幣政策動態和美墨邊境墻修建事宜時,決定美國22萬億美元天量公共債務償付能力的大日子正在一步步逼近。
美國聯邦債務上限的暫停日期將于3月1日(本周五)結束,債務上限將在3月2日重啟,而美國國會兩黨似乎還沒有心力去達成臨時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
無黨派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周二警告稱,如果國會沒有及時提高債務上限,美國財政部將在本財年于9月30日結束前后“沒有現金可用”。這代表,在財政部耗盡所有“非常規手段”的權宜之計幫助政府融資后,美國可能在今年早秋面臨公共債務償付的困境。
如果美國國會無法在下一財年開啟(今年10月1日)之前提高債務上限,那么2020財年美國的財政支出規模將自動削減1250億美元,比2019財年減少10%。可能被削減的開支中,國防開支超過700億美元,非國防開支超500億美元,屆時,不少美國軍人和仰賴政府發工資的文職官員將受到不小沖擊。
美國將在3月11日發布簡版的聯邦預算法案,并于3月18日發布完整版的預算法案。據消息人士,特朗普希望下一財年將國防開支增加到7500億美元,比2019年的7160億美元高出340億美元,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資助國防部的“海外或有事項行動”計劃,也被媒體稱作美國的“戰爭基金”。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初,美國也遭遇了一次債務上限危機,并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財長努姆欽曾兩次致信國會,敦促盡早提高債務上限或者延長債務上限暫停期,否則美國政府將很快出現部分關門,也不排除因現金耗盡而出現債務違約,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反應。
據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的分析文章,自1939年美國采用總債務上限模式控制聯邦債務至今,債務上限被提升了105次,2000年后就被提升了18次。隨著美國聯邦債務的不斷增加以及參眾兩院對待債務上限問題的分歧日益加劇,債務上限危機在可預見的將來出現頻率會越來越高:
美國國債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安全、最具流動性的金融資產,既是金融交易中最主要的押品,國債收益率也是幾乎所有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鑒于美國國債在全球金融系統中的重要地位,一旦違約將引發極其嚴重的后果。再加上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中國企業發行美元債券也越來越多,因此,對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進行研究,對于防范金融市場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今日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上,也提到了債務上限“大限壓頂”的嚴重性。他表示,如果無法上調政府債務上限,將造成不確定性。不能按時償還所有的政府債務將是一件大事,可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大規模負面影響:
“如期償債是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始終做到的。有觀點認為,美國不應在債務到期時兌付所有這些債務,這是想都不該想的。還有觀點認為,如果一個國家能通過本幣融資,赤字也就無關緊要,這種看法同樣是錯誤的。”
CBO今日的報告稱,4月美國政府將流入較大一筆稅金收入,財政部運用非常規的“特殊措施”也可以保障聯邦政府繼續融資幾個月,這代表美國國會還有一定的緩沖期來討論關鍵問題。財經媒體MarketWatch分析稱,可動用的非常規工具包括暫停投資公務員的退休金和聯邦雇員基金等。
美國國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大佬Chuck Grassley周一暗示,國會可能在本財年末、最終的債務上限提升截至日期前再作出決定。他不排除提升債務上限的可能性,作為2020財年預算上限的一部分。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Kevin McCarthy則表示,他希望提升債務上限的任何議案都體現“預算削減”的思路,“現在是討論降低美國長期債務的絕佳時期。”
據彭博社報道,國會兩黨的分歧依舊存在。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Steny Hoyer今日表示,他已經告訴財長姆努欽,自己將支持“無條件提升”債務上限。他認為,債務上限是個虛假的問題,上限本身就要定期提高,“因為財政支出已經被國會批準并制定出來了”。
美國財政部今年2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債務水平持續攀升,國家債務首次突破22萬億美元大關,家庭債務也升至歷史新高,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峰值高出7%。美國僅花了11個月的時間,就將國家債務規模從21萬億增加到22萬億美元。
美國金融博客網站Zero Hedge曾評論指出,在某個時候,市場最終將開始關注美國的長期債務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續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如果股市再次出現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將不再是“安全港”。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政府關門創下了歷史最長的35天紀錄,導致的歷史性失靈也為債務上限之爭開創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如果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可能會出現部分債務違約,這一史無前例的舉動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沖擊波。
(華爾街見聞 杜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