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6 08:27:54
周二多位美聯儲高官齊發聲,他們著重列舉了通脹、勞動力閑置問題、企業債和外部因素等種種“擔憂”,為現階段暫停加息正名。其中波士頓聯儲行長羅森格倫認為,美聯儲在本月中旬和4月底的兩次議息會議上,不太可能出現貨幣政策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說,最早可能需要等到今年6月份,美聯儲才會再次加息。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余冬梅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美東時間周二,美股三大指數本周連續第二天集體微跌:道指、納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收跌0.05%、0.02%和0.11%。本周市場將陸續消化澳聯儲、英央行和歐央行等多個重要經濟體央行公布貨幣政策的決定。北京時間本周一,澳聯儲已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稱經濟下行風險已經上升。
美聯儲也不例外,除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五將發表講話外,周二還有多位地區聯儲主席演講或發表論文,他們著重列舉了通脹、勞動力閑置問題、企業債和外部因素等種種“擔憂”,為現階段暫停加息正名。
美國通脹趨緩,但經濟面臨的其他風險在上升,美聯儲在政策上的耐心遠未耗盡。就連一位此前一直持強硬立場的美聯儲官員都在美東時間本周二表示,可能至少要等到今年6月份才會再次考慮加息。
“可能需要幾個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之后,美聯儲的決策者對風險,以及風險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判斷)才會更加清晰,”波士頓聯儲行長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周二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羅森格倫暗示的這一時間表表明,至少對他來說,美聯儲在本月中旬和4月底的兩次議息會議上,不太可能出現貨幣政策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說,最早可能需要等到今年6月份,美聯儲才會再次加息。
路透社的報道中也提到,對于羅森格倫這樣一位此前一直持鷹派態度的美聯儲官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態度轉變。在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羅森格倫都警告稱如果不加息,美國的經濟可能過熱。他周二指出,美國目前的通脹壓力并不大,且去年四季度美股劇烈波動,令這些擔憂看起來“不那么緊迫”。
與此同時,羅森格倫還表示,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持續的貿易沖突,使得人們很難對美國經濟的持續強勁抱有信心。他表示:“耐心觀察經濟如何發展,是(最)適合目前的政策。”
自從美聯儲在今年1月份一致同意對加息采取觀望態度以來,最大的問題便成為這種耐心的態度能持續多久。對此,達拉斯聯儲行長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表示,這需要“幾個月,而非幾周”??ㄆ仗m周二稍早還表示,對創紀錄的企業債務的擔憂是支撐美聯儲對貨幣政策保持耐心的因素之一。
卡普蘭表示,在他尋找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麻煩的因素時,非金融企業的借款水平的上升越來越成為他關注的焦點。“我將繼續密切關注公司債的水平、增長和信貸質量。”他在周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我們有理由繼續保持警惕,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投資者和支出計劃。”
他還補充稱,他對公司債的問題很敏感,因為公司債的增長適逢美國政府借款也在增加。“企業債務水平上升,加上美國政府債務水平高企,可能意味著美國經濟對利率的敏感度遠高于歷史水平。”卡普蘭寫道。
“我認為就業市場仍然疲弱,在工資增長真正回升之前,我相信還有更多的美國人未就業。我將盡我的一份力來保持勞動力市場的強勁,不必要的加息可能會結束美國經濟的擴張。”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尼爾•卡什卡里(Neel Kaskari)說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以來,卡什卡里也一直反對加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上述幾位美聯儲聯儲行長齊齊發聲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副主席克拉伊達在上周也發表了類似的言論。盡管一些經濟模型顯示目前美國4%的失業率有理由通過加息來遏制通脹,但鮑威爾和克拉伊達兩人都提出了對貨幣政策保持耐心的理由。
克拉伊達上周表示,不必要地收緊利率、無緣無故地抑制美國已經持續了10年的經濟復蘇,可能會導致目前的通脹風險意外飆升。他當時提出的理由也受到了多位政策制定者的歡迎。
此外,美國經濟數據也好壞參半,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房屋銷售上升至七個月以來的高位,但2018年11月份的大幅跳升被下修,表明美國樓市持續疲弱;盡管周二公布的其他數據顯示,在新訂單激增的情況下2月份的大型服務業增長出現反彈,但市場對美國進口關稅、產能限制和勞動力短缺的擔憂仍揮之不去。隨著1.5萬億美元減稅和增加政府支出的刺激計劃的力度減弱,美國經濟正在放緩;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也給美國經濟蒙上了陰影;美股盡管已從2018年年底的多次暴跌中反彈,但市場仍在消化債市的風險。
當被問及如果經濟像他預期的那樣發展,是否有必要加息時,羅森格倫并未做任何評論,但表示可能有需要“討論”緊縮政策的情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