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8 13:19:52
每經編輯 段煉 蓋源源
今天(1月8日)開始,我國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目前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總體態勢如何?政策轉換與春運疊加是否會加大疫情風險?我國的醫療資源準備兜不兜得住老百姓的就醫需求?就公眾關心的問題,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
此外,對于疫情監測數據通報、病毒變異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感染,我國又將采取怎樣的措施繼續實施監控,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會否出現超過前面的感染高峰?
醫療資源兜不兜得?。?/strong>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實施“乙類乙管”以后,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了,這樣老百姓對于整個疫情情況的了解只是來源于身邊的感受。從全國來看,現在我們疫情形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2022年12月中旬,全國發熱門診的就診量進入了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的時候,急診量進入了一個高峰期,急診高峰意味著重癥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來。從現在全國的情況來看,全國主要的城市,也就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包括一些計劃單列市,這些中心城市正在渡過或者已經渡過感染的高峰。現在從這些大城市的情況來看,急診和重癥的高峰,尤其是急診也出現了回落的跡象,重癥救治是處在一個高位平臺期。在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實際上也已經迎來了感染的一個高峰。根據這個趨勢來看,在春運期間有可能會迎來這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急診和重癥的一個發病高峰。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乙類乙管 ”提出把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但從老百姓實際的感受看,肺炎的人數并不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在之前每一版的診療方案里,輕型是有發熱、咳嗽、咽痛這樣一些癥狀,但是輕型是沒有肺炎表現的。普通型就是出現了肺炎了,從2022年我們國家的奧密克戎臨床病例的分型情況來看,出現肺炎,也就是普通型的占比還是相當低的,不到10%,大概是8%左右。現在因為感染的基數大了,出現肺炎的絕對數值一定是大的,因為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再低的比例,變成絕對值,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在春運的背景下,我們1月8日開始實施“乙類乙管”,您覺得這個高峰會不會超過前面的高峰?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因為我們國家人口主要還在這些大城市,人口數量大、密度也大。這些直轄市、省會城市和主要中心城市已經渡過了感染的高峰?,F在有一些中小城市,包括農村,應該說感染率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認為在春運期間、春節前后不一定是一個感染的高峰,但是有可能會出現急診和重癥的高峰。
焦雅輝介紹,從去年12月到今年年初以來,全國三級醫院,包括地市級醫院、縣醫院急診和重癥監護室的床位使用率快速增長。記者在梳理官方公布的數據時發現,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使用率約為54%,而目前,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的使用率達到了約為80%。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感染率增長的局面,我國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任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焦雅輝介紹,早在去年上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已經印發了應對奧密克戎大規模感染要做好準備的工作方案。去年11月下旬,國家衛生健康委再次印發了要求各地加強醫療資源準備工作的方案。方案指出,各地要抓住窗口期,加快推進各項準備,二級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要接診發熱患者,配備常用退燒藥、中藥,要求把方艙醫院升級改造成亞定點醫院,對各級醫院的重癥床位的比例、人員培訓都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
實施“乙類乙管”后,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預防轉向救治,圍繞“保健康、防重癥”的目標,刻不容緩做好醫療資源準備。
1月7日,一年一度的春運拉開帷幕。1月8日,我國正式實施新冠“乙類乙管”。對于即將迎來的大規模人員流動,焦雅輝表示,在春節期間,更大的考驗在于農村的重癥救治壓力。農村地區急救體系相對薄弱、救治資源包括人員藥物等相對缺乏,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農村的重癥病人能不能及時轉上來。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上一次您在接受采訪時說“藥能下去,人能上來”,這個“人上來”是怎么安排的,有沒有一些準備?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中組部、民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幾個部門也牽頭專門制定了一個農村的疫情防控方案,并且提出要按照脫貧攻堅的五級書記抓脫貧這樣一個模式,由五級書記來抓農村的疫情防控。特別是要求基層的黨組織、村里的兩委,包括縣鄉的黨政組織,要組織車輛、組織運力,在出現農村重癥患者的時候,快速協助把這些重癥患者轉運。首先最起碼要轉到縣醫院,如果超出縣醫院救治能力,如果患者還能夠轉運,那就轉到城市的三級醫院。我們要求市縣之間建立這種轉診的綠色通道,如果轉不了,那就三級醫院的專家團隊帶著設備下來駐點到縣醫院,來幫助開展重癥患者的醫療救治。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從整個疫情防控來看,您覺得這三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我們從體系上、能力上、人員隊伍上、應對的心態,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從臨床上看到的病情來講,雖然大家感覺現在肺炎比較多,但是從臨床上反饋過來的信息看,同樣是肺炎,現在的肺炎和三年前的肺炎,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現在的肺炎絕大多數經過及時治療和干預,是可以拉回來的,也就是說可以治好的。而且波及的人群也不一樣,三年前在武漢波及的人群主要是青壯年比較多,現在波及的人群更多的是脆弱人群,就是高齡的、有基礎疾病的,最重要的是沒有接種疫苗的這些人員,受波及影響的范圍更大。所以我覺得變化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曙光就在前頭”,我覺得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
國內會否產生新變種?
為何疫情通報數字和實際感受差距大?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大家都在擔心在國際上的奧密克戎BQ系列,然后包括XBB系列的變異株,它們在我們實行“乙類乙管”,出入境打開以后,進入國內會掀起第二輪的感染,這是大家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您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我們也對國際社會的各個國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況進行了解追蹤,那么同時對國內發生的疫情也進行了毒株變異的監測,特別是從境外回國人員當中也檢測到這些毒株。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疫情,取決于變異的毒株和我們剛剛流行的這些毒株之間,在結構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或者說它的變異差異有多大。從目前來看,因為它的變異也是奧密克戎亞型里面的分支的變異,馬上造成新一輪傳播的這種風險的話,應該說不會太大。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還有一種擔心是認為中國人口基數比較大,感染的人口基數也大,會不會產生新的變種,從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病毒序列,或者說整個世界的病毒的進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優化防控策略以后,本地傳播的疫情病例數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規模的情況下,確實存在著新的變異毒株的可能性,我們也密切關注。所以在“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疫情監測方案當中,就專門提到了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監測,在現階段,每天都在進行新的毒株的樣本收集和測序,來對它的變化進行監測。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我們現在發現的所有的毒株,都是已經在國際共享平臺上分享的毒株,也就是說在國外已經報告了,或者說主要是從境外流行以后傳入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國內新出現的變異毒株。
為指導全國各地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監測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及時動態掌握人群感染發病水平和變化趨勢,科學研判和預測疫情規模、強度和流行時間,動態分析病毒株變異情況,以及對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檢測試劑敏感性的影響,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對于之前疫情通報的數字和自己本身的感受,很多公眾覺得差距比較大。我們國家一直的疫情統計和發布的疫情信息,是如何去監測和統計報告的?現在有沒有相應的調整?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在武漢疫情控制以后,到我們優化防控方案這期間,是叫嚴格管控時期。每一起疫情的源頭、造成感染的毒株,幾乎每一個感染者都能夠被診斷管理,所以我們采取的是一個計數統計。
現階段由于防控方案的調整,報告病例數和公眾感覺的數字,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差距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不再實行行政區的大規模核酸檢測了,除了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以外,采取的方法是愿檢盡檢的方法,這樣的話檢測的人數、報告的人數就有明顯的下降。
第二個方面,疫情的感染者主要以輕癥為主,多數人還在家庭自我休息調整、進行抗原檢測,這一部分也沒有納入到傳染病報告,這就造成了這樣的差距。
為了更好地做好統計工作,聯防聯控機制制定下發了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采取的是多種渠道的監測,包括住院病例的報告監測、核酸抗原檢測的數字統計,還有重點機構像養老福利機構的監測,再有像學校學生的呼吸道癥狀的監測,以及對部分病人的檢測。還有我們在全國設立500多個流感哨點監測。我們采用了多種統計方法綜合運用,也能夠相對準確評估疫情的發生發展趨勢,能夠對于疫情的發病,流行的強度,流行的趨勢,流行的時間做出研判,對防控效果作出評價。在過去幾年,歐美國家和全球其他的國家實際上也是采取這樣一個統計方法,它主要就是通過抽樣的方法來反映總體情況。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