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任國有大行高管“海歸”要敢作敢為
2010-04-16 03:06:08
何志成
中國政府部門的高級干部,幾乎都是一步一步從基層干出來的,截至目前,省部級高官中很少有“海歸”背景,更沒有“海歸”人才直接被中組部任命而 “一步登天”的。這個歷史現在終結了,終結它的是中國的金融業。據悉,中組部最近已經任命原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長張紅力出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之前有報道稱,瑞銀集團投行部亞洲區主席蔡洪平、原高盛集團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三山(香港)有限公司CEO李山等具有豐富國際金融市場經驗的專才,已經進入有關部門的考察視野,有可能成為央行或者國有股份制銀行的副行長。
為什么選擇金融業先行試點?肯定是希望借鑒“海歸”們在國際投行供職期間積累的國際化大金融管理經驗,這個經驗既包括制度和人脈方面,更包括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已經擁有的話語權。比如原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長張紅力,就是具有海外背景又熟悉中國國情的投資銀行家,他不僅在德意志銀行業績出色,更關注國內金融業發展,經常發表針對國有銀行業的改革言論。其他“候選人”無一例外,他們不僅具有國際化、本土化和專業化的深厚背景,還都是活躍在國際、國內金融理論界、市場研究方面的經濟學家。
金融家必須懂得市場,必須有深厚的實戰經驗,而這種經驗往往不是靠一步步從基層干起就能培養出來的。而重要金融業的高管層必須配備具有經濟學家背景的人才,具有海外人脈的人才,所以需要“海歸”。對這一點的認識,說明我國金融業干部管理體制進了一大步。
長期以來,國有銀行不僅缺乏高端市場管理人才,更缺乏懂得國際市場的高端研究人才,其直接表現就是:發不出能夠引起市場重視的聲音,莫說爭奪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就連中國宏觀經濟的話語權也沒有。比如說,工商銀行對鋼鐵業超規模發展雖然早有看法,但講話沒有分量,引不起市場和高層領導的重視;再說農業銀行,至今沒有搶占中國農業經濟趨勢預測的話語權,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幾乎沒有影響。這一點,在國際大銀行是不可想象的。
中組部通過市場方式選聘“中管干部”,引進“海歸”人才,還有“摻沙子”的深意。對金融業的風險控制,說白了,首先是對人的控制。偌大個銀行,絕大多數干部都是自身“繁衍”,上下級很容易形成“父子”關系,國有銀行人格化有可能演化為“家族化”。這種企業最大的風險不是經營風險,而是道德風險。如何管理這種風險?讓懂得銀行業經營的“海歸”人才摻沙子,是一種完善和理順國有金融機構人事架構的好辦法。
可以想象,金融業引入“海歸”人才僅僅是開頭,這個經驗很快將引入到國有大型企業的高層干部招聘中——尤其是那些被認為是“共和國長子”的央企高管層,急需“摻沙子”。
出于這一點,我很想寄語那些正被考察,有可能上崗的“準”海歸高級干部:你們身上的擔子很重,不僅工作擔子重,歷史責任更重。既然是“沙子”,就要有“棱角”,要保持自己的國際視野和獨立見解,還要敢作敢為,別上任幾天就被同化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