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00:36:40
每經編輯 中國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相應需求的不斷攀升,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紙及紙制品生產國和使用國,根據中國造紙協會2012年5月14日發布的 《中國造紙工業2011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全年我國紙及紙板生產量為9930萬噸,消費量為9752萬噸,均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可與之相矛盾的是,長期以來,中國造紙工業卻一直以重污染行業的形象示人。隨著各界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如何找出一條對于生態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成為擺在眾多造紙企業面前,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中國造紙行業的領跑者,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APP(中國))已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造紙業發展之路。
重環保生態、經濟雙豐收
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APP(中國)已累計在環保方面投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通過大力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的產業布局、堅持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成為中國造紙行業環境保護的領先企業。
目前,APP(中國)在國內興建的所有漿紙廠和6家林業公司都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10年各主要工廠噸紙廢水平均排放量低于國家現行標準的1/2、噸紙COD(化學需氧量)平均排放遠遠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在環保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2011年全年公司在華銷售額超過383億元人民幣,旗下唯潔雅、清風、彩蝶、金貝等眾多品牌產品均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真正實現了生態建設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
“兩型一綠”的現代造紙業
走進APP(中國)旗下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金華盛紙業有限公司廠區,完全不見傳統造紙廠 “白沫噴涌、黑水橫流”的景象,金華盛的黃總監還告訴筆者,公司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超過6億元,其中斥資2800萬元建設的具有國內頂尖水平的中水回用系統,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造紙企業COD排放量和懸浮物排放的限值分別為100ppm和50ppm,而按照金華盛的污水處理能力,可以將上述指標分別控制到60ppm和22ppm,完全符合排放標準。但公司并不滿足于此,通過中水回用和廢水提標改造,可以將最終排放廢水中的COD排放量和懸浮物分別進一步控制到低于47ppm和10ppm水平;與此同時,使用中水回用工藝,還可以將原本每天產生的約11000噸廢水中的7000噸,改造成可以直接用于紙制品生產的鍋爐用水。系統投產后,幫助工廠實現年節約用水256萬噸、COD和懸浮物總量分別年減排214噸和112噸。
APP(中國)公關總監張文展告訴筆者,與“兩高一資”的傳統造紙業完全不同,APP(中國)發展的是“兩型一綠”的現代造紙業,即“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綠色循環產業”。
由于建國之初,我國林業資源相對匱乏,且經濟建設急需大量木材,可用于造紙的林業資源稀缺。鑒于實際情況,我國當時的造紙原料主要是以草為主,由于以草為原料的造紙工藝存在含硅量大、粘度高、濾水性差、黑液提取低、堿回收率低等一系列缺陷,也造成了我國過去的造紙行業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消耗大的特點。這一局面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重新確定造紙原料以木為主的發展路線,才開始有所改觀。從那時起,舊的生產工藝逐漸被淘汰,全國各地的造紙企業也由當時的上萬家減少到現在的3000家左右,但其中真正稱得上現代造紙企業的,也還只是少數。
林紙結合方為造紙業發展正途
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發展無疑是現代造紙企業最具代表性的發展方式。這種經過世界發達國家造紙工業多年實踐經驗的產業模式,也正是APP(中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的。
所謂林漿紙一體化,就是指將原來分離的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在確定工廠選址后,首先在選址周圍市縣種植人工林,以滿足漿廠的原料供應。當漿生產出來后直接運到附近的紙廠,用濕漿直接生產紙產品。
張文展向筆者介紹,通過將各個環節整合到一起的產業布局,可以有效地解決環保、原料供應、乃至生產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如人工林與漿廠的近距離結合,就能很好地解決運輸距離等問題,而直接用濕漿生產紙,又可以省卻烘干、裝卸、運輸、重新打濕、絞碎等一系列工序,每噸紙的生產可以從中節省約100美金的成本。尤其是造林,可以循環供應、生生不息。很多產業都是資源消耗型的,而林紙業卻可以做到林業資源循環再生,這是很少見的。所以他認為,傳統造紙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屬于夕陽產業,而林漿紙一體化這樣一種生產模式是朝陽產業,是接下來中國造紙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2001年,《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若干意見》的發布,被看作是國家推動林漿紙一體化建設的信號,到目前為止,國內走林漿紙一體化的企業不到40家,加上一些也種樹但規模略小的企業,總數不到70家,總共種植面積約為250萬公頃。
而APP(中國)實際上早在1995年就已開始在國內投資造林,走林漿紙一體化道路。時至今日,林漿紙總投資額已近1200億元人民幣,僅在中國種植人工林面積就達到30萬公頃,主要栽植桉樹、相思、木麻黃、楊樹、松樹等樹種,林場遍布廣東、廣西、海南、云南、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八個省區。目前公司林務總部設在海南,且已在全國成立22家林業公司負責林場的管理和維護,2家苗圃負責樹種培育和苗木生產。適度的開發速度和優良苗種的培育、開發,也確保了APP(中國)的人工林始終處于健康的可循環發展之中。
張文展表示,APP(中國)造林主要考慮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效益。首先,在生態方面,APP(中國)目前在國內的人工林每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800萬噸、釋放氧氣580萬噸,同時還能夠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對于所在地的生態環境改善,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經濟方面,通過自有人造林供應木材,可以大大減少公司對于收購林木原材料的依賴,降低經營風險,有效控制成本;而在社會效益上,還可以為當地農民創造就業機會,目前APP(中國)林務直接雇傭人力約2000人,承包商與供應商近1000家,用工近10萬人次約900萬人工時。
踐行社會責任做中國造紙業先鋒
截至2011年底,APP(中國)慈善捐款已超過6億元人民幣,由金光集團創始人家族創辦的黃奕聰慈善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發起或參與各種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援災建設等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同時,作為中國造紙行業的領先企業,APP(中國)的社會責任也體現在對于整個行業的引導方面。積極主辦各類行業活動,促進行業交流,通過自身實踐帶動產業鏈發展。依靠自身在行業內的影響力,APP(中國)能更好地為更多國內同行業的企業提供榜樣,以林漿紙一體化的成功實踐落實循環經濟,推動中國造紙的變革和轉型,為整個行業實現低碳經營和永續發展提供借鑒。
通過遵循“兩型一綠”的現代造紙業發展原則,打造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綠色循環造紙產業。通過生動的例子,來改變人們對于傳統造紙污染嚴重、破壞環境的不良印象。APP(中國)位于鎮江的金東工廠被選為工業旅游景點,無疑會讓人們對于造紙行業產生全新的認識。
作為中國造紙行業的探路者和領頭羊,APP(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實踐,對中國造紙從古國走到大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必將為中國建設造紙強國添磚加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